正文 第37章 報業上市現狀和集團上市路徑思考(1 / 3)

黃玲玲

自2000年成都商報社借殼上市以來,報業上市已曆經10多年,累積不少成功案例和經驗。上市在融通資金、機製轉換、促進產業化發展、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以及品牌形象等方麵為報業企業帶來了顯而易見的積極作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表示:“出版傳媒企業上市有三大好處:一是解決了企業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規範管理的問題,因為公司上市之前都要經證監會嚴格審核。二是從股市中募集了大量社會資金,成為發展的重要資本。三是突破了單一國有製問題,上市公司是多元化資本,全社會都有權監督。所以,上市對出版業產生了很大推動。目前發展較快的出版傳媒企業,基本上都借助股市做大做強。”

一、報業上市現狀

單從報業上市情況來看,自2000年成都商報社通過絕對控股其子公司並借殼上市以來,我國相繼誕生了博瑞傳播、賽迪傳媒、北青傳媒、華聞傳媒、新華傳媒、粵傳媒、新華悅動、中南傳媒和浙報傳媒等9家涉報業上市公司。除北青傳媒在境外的香港聯交所上市及新華悅動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外,其餘7家都是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另外,更有多家報業集團躍躍欲“市”,已實質性啟動上市工作或正積極籌備上市。報業上市呈現以下四大特點:

(一)采編經營業務“兩分開”模式漸被采用推廣,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漸成趨勢

200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文化體製改革的若幹意見》為報業市場主體形成和報業改製上市提供了規製和依據,也為報業上市實行采編經營“兩分開”模式設定了邏輯起點。目前,中國報業的主體仍然是各級黨報集團和黨報刊社,其事業單位的特殊體製和功能要求,使報業集團往往不能整體上市,實際也都是將廣告、發行、印刷、網絡運營等經營業務與采編業務剝離,形成市場主體後上市。

另一方麵,隨著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業務獨立性要求越來越高,為利於規避同業競爭,確保上市主體的獨立性,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逐漸成為報業企業上市的主要模式。如,2004年北青傳媒由於政策原因,上市時僅是將經營性資產分拆上市,整體性較差。2007年粵傳媒上市時注入傳媒資產為印刷和招聘廣告,上市後出現虧損。為此,粵傳媒實際控製人廣州日報報業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將下屬廣告等傳媒類優質經營性資產整體注入上市公司。2012年6月粵傳媒向《廣州日報》定向增發的3.42億股股票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廣州日報》經營性資產也借此實現整體上市。2011年9月浙報傳媒借殼成功,實現首家省級黨報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而同期運作上市的南方報業集團在遭遇兩度延期後,限期內未獲主管部門批文而“折戟”。據稱,南方報業集團“因注入上市公司資產分量不足而未通過相關部門審核的可能性比較大”,南方報業集團將其優質經營性資產分拆不符合證監會鼓勵“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政策方向。

隨著非時政類報刊體製改革的深入,許多報業人士期待通過非時政類報刊的試點在報刊采編業務上市方麵取得突破,但這還有待於政策的進一步明朗。

(二)上市方式以借殼上市為主,IPO上市將成未來選擇

借殼上市從目前來看仍是報業集團上市的首選。借殼上市成本低、周期短、手續相對簡便,改製重組與上市重組可以同時進行,且一樣可以達到再融資目的,而IPO上市則要求嚴格、申請程序複雜、周期長(要求持續經營3年以上),因此大部分報業企業上市選擇借殼方式。同時,證監會早期關於關聯交易“不超過30%”的規定對於隻能采取剝離經營性資產上市的報業集團而言,是阻礙其IPO上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市場低迷之時,借殼上市成為報業上市的捷徑。但證監會2011年8月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與配套融資相關規定的決定》,除原有規定以外,還增加了“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對應的經營實體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最近兩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2000萬元”兩大條件。這一規定使借殼上市條件接近“連續3年盈利”的IPO條件,使得借殼上市的成本已基本比肩IPO。更何況,借殼上市具有合適的殼資源較難尋覓,成本較高、市場風險較大等缺點。

2013年1月,新華網和南航傳媒的IPO申請已經獲得證監會受理,讀者傳媒有望於3月向相關部門遞交IPO申請。上市條件的變化必然會使報業企業在選擇上市方式時不再一味關注借殼方式,IPO上市將成為今後報業企業著重考慮的上市方式。

(三)上市募集資金利於拓展新業務,促進實現跨媒體、跨區域、跨行業發展,但仍存在融資後有錢無處花的情形

通過上市,報業企業募集到了大量資金,大大降低融資成本,增強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心,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資金來源。目前已上市的報業企業與上市之初相比,其中多家通過資本運作拓展主營業務,開始跨媒體、跨行業發展。如新華傳媒主營業務已包括圖書音像和報刊發行、報刊經營、媒體廣告代理、物流配送以及傳媒衍生品開發等業務,整體上呈現出了業務多元化、結構複雜化、文化產品多樣化的格局和特點。博瑞傳播自上市以來,通過參股、控股及資產置換等,積極換資戶外媒體、電視台、網遊等跨媒體業務,於2009年收購網遊企業夢工廠,實現跨媒體業務的高速發展,主營業務從開始時的廣告、印刷、發行,到現在已涵蓋報業、印刷、發行、廣電、網遊、電子商務等。中南傳媒主營業務已涵蓋出版、印刷、發行、報刊、新媒體等。

報業企業上市帶來的變化對於克服報業盈利模式單一所造成的風險十分有利,上市為報業迅速發展壯大搭建了一個良好平台。但是報業上市後在融資投向方麵傳來的並非都是好消息,如北青傳媒2004年登陸港股,成功融資12億元,但因擴張過程中受製於現有管理體製的弊端和各種政策限製,仍然麵臨有錢沒處花的尷尬。

(四)報業順利上市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

上市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牽涉到方方麵麵。無論是借殼上市還是IPO,在符合產業政策、上市要求的同時,得到所在地宣傳出版主管部門直至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支持尤為重要,否則會遇到包括資產性質界定等在內的一係列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