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騷型,這是一個負麵的詞,說明有些人不能很好地控製時間。
·缺席型。正如名字所示,這些人總是在開會時缺席,在學校中少見,通常也是燃燒盡了一樣,對他們的能力不能確認。
·反叛者。我們經常聽到他們的新聞,感覺他們反複無常,而相信他們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他們做事情。
·知識之王。他們好像比任何人都懂得多,似乎無所不知。
·沒有信心。這些人經常不能確定自己,總是信心不足,工作起來激情不夠。
因性製宜
多勒爾指出,在很多時候,這些類型的性格帶來了一些事情的必然結果。布裏克斯沒有為之所動,因為他們將會看到更多不斷到來的想法。有時管理者的熟視無睹會導致一些知識背景或者經驗無法被合適地運用起來,甚至阻礙員工的一些專業發展。
缺席者總是認為學校的事情與他無關,所以覺得來不來無所謂。瑞布爾也許會想沒有人過問他們在想些什麼——也許真是沒有人問起過。斯布羅也許會想,過去他們在公眾中表達意見挨了批評,現在隻想安靜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一些關於這種個性化性格的批評,讓他們感到專業發展與己無關。
一旦你把人分清類型後,要試著采用與他們性格相符的策略。“讓不情願的人們在公眾中表達出意見,要知道他們的需要和個人的水平。”她說道。
發揮各自之所長
校長如果發現隻有不多的人缺席會議便可以繼續開會,而遲到的人仍然要知道這會議的精神;另一個策略是計劃就在那個缺席的家夥的教室裏開,校長可以給經常缺席會議的教師布置些會議上的任務。
不給缺席的教師開那天的工資也是個辦法,但這需要學區的支持。
為了讓學校的反叛者就範,可以讓他們在會議上表達意見,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意見也是會得到重視的。
把知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讓他們把自己某方麵的才能展示出來。
聽一聽他們的抱怨,確信他們表達的意見,用一種簡單明了、時間性很強的好方式,要把不同水平的老師糅合起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自由地、創造性地、個性化地解決問題和理解文本,引導學生盡可能地提出個人見解。但強調多元、崇尚差異、主張開放和重視平等並不意味著教師主體作用的旁落,教師有效引導和引領的作用不能削弱。在與學生溝通交往的過程中,教育本身賦予了教師一種特殊的身份,雖與學生是平等的、民主的交往關係,但同時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學中,教師承擔著把握教學方向的使命,這就決定了教師不能是一個放任自流的旁觀者和毫無價值的中立者。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教師就應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
經典案例二
看美國老師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個性目標
新學期開學在即,相信每個老師都要求學生在新學期要有新的學習計劃,看一看擁有27年教齡的美國一線教育專家勞拉(著有《教學目標管理》)的建議。
勞拉首先引用了一句話:“沒有計劃的目標隻是一個良好的願望而已。”
勞拉介紹,一定要很快和學生一起把計劃定出來,不要拖拉。盡管大同小異,但因為學生個體的差異,你要有針對性。對於學年來講,你首先要讓他們把一個學期的目標定下來,因為這個目標相對較短,而且更容易操作和管理。
首先要求學生集思廣益定下要實現的目標清單,也要定好時間段。讓他們用圖表法列出每個想法,幫助學生學會用一種清晰的並且將來可以對比的方式來建立表格,例如,“獲得更好的等級”可以寫成“本學期爭取獲得A或者B這樣的等級”,這樣便更加清楚。
下一步,可以利用現成的表格,如那種市麵上就有的表格模板,讓學生選擇五個或者六個目標,填在清單左欄中,每個信箱放一個目標。對於年齡較小的學生,你可以手把手地教他們填寫,讓他們建立一個短期的目標,這可以用另外一種較為簡單的表格來做。
一句話,在設置目標時要實事求是,你可以先盡量收集學生的目標,然後在正式讀出來之前多加以評估,並召集大家開會議一議,以減少盲目性。
當學生在這樣的指導下完成任務表格後,你要介紹每個人的計劃要點,並告訴他們這樣一句諺語“沒有計劃的目標僅僅是一個良好的希望而己”。接下來,你可以要求每個人都認真填寫行動計劃,打算如何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提醒學生要踏踏實實地寫,要把每個步驟的具體行動都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