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我想起一個日子,2003年8月6日。
黃:這一天是我州190萬各族人民最歡慶的日子,臨夏曆史上第一次舉辦民族風情旅遊觀光節。我們的目的是:辦節會、搞建設、樹形象、促發展,最後確實達到了這樣一個目的。我們在節會上,搞了一個大型的招商引資項目簽訂儀式,後來這些項目落實得都比較好。
董:這樣一個務實的節會,堅定了大家的發展信心,帶來了投資效應,活躍了文化生活,這樣的節會實在難能可貴。
侯:光有節會,光有風景區,你覺得夠嗎?
董:這還不夠,去年臨夏的人均CDP隻有1940元,等於230多美元,而全國是9000多元人民幣,約1000美元,全國已達到了下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而臨夏還處在低收入水平,甘肅省是4000多元,看來差距非常大;農民人均純收入是1100多元,全國是2600多元,不足全國的一半,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沒有脫貧,七個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交通不便,技術少,資金不足,采取辦節會、招商引資多種方式,辦到這個程度實在不容易,按照國家確立的2020年中期目標要達到全麵小康,這個概念是人均GDP要達到3萬多元,這是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時臨夏的差距會更大。
黃:我們有差距,也有許多優勢,主要有三大優勢,這三大優勢是我州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重點、也是需要東部地區和我們加強合作共同開發的重點。
侯:董教授代表東部,我們現場來一個東西部互相促進的方式。
黃:一是有多彩的旅遊資源,主要有這樣幾張“名片”: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炳靈寺石窟、黃河三峽風光、彩陶文化、古生物化石之鄉、以伊斯蘭文化為主的民族民俗文化都很有潛力。但目前開發不夠,需要與東部的客商攜手開發,做強做大旅遊產業。我州旅遊業的定位是:蘭州的後花園,甘肅重要的旅遊休閑度假區。
董:可整合古絲綢之路,從新疆——敦煌(古代飛天)——酒泉(神州五號、現代飛天)——蘭州——西安,連通臨夏到西南,基本可以形成一個旅遊經濟帶,這個地方可以建一個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侯:要打造就打造世界級的。
黃:敦煌是世界級的,恐龍足印群、古生物化石都是世界級的。旅遊資源是一大優勢,這裏麵有很大的合作潛力。二是商貿比較活躍,曆史上就是一個商貿旱碼頭。老百姓尤其是穆斯林群眾有務工經商的傳統習慣,曆史上就走南闖北,我今天給大家帶了一首“花兒”,反映了臨夏人走南闖北的生活。
侯:名字叫什麼?
黃:《河州商人走天下》,臨夏古稱“河州”,“河州”這個地名有1500多年的曆史。
侯:河州商人怎樣走天下,我們聽完“花兒”再回來。
“青藏的皮毛去南的茶,去南的茶葉換了個駿馬,阿哥是商人走天下,大市場開出了鮮花;西部的旱碼頭名聲大,工藝毯銷了歐亞……”
侯:這個“花兒”是新詞?
黃:是新詞,反映我們臨夏改革開放、務工經商、走南闖北做生意的情況。
董:這個“花兒”證明臨夏是一個旱碼頭,自古就是“茶馬互市”。茶,就是茶葉、布匹這些東部農耕地區的產品交易到藏牧區,就是通過臨夏這個地方,所以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交流合作的要塞,今天這個區位優勢發揮出來了。
黃:這個“旱碼頭”每年交易的牛羊活畜有300萬頭(隻)左右,青藏高原的牛、羊集散到這兒,比我們的產量大兩倍。臨夏有一個牛羊交易市場叫八坊活畜交易市場,是全國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場,大到什麼程度?旺季每天有200輛康明斯車的牛羊活畜在那兒交易,年交易額近10億元,整車整車的通過傳統的交易方式,由經紀人,當地稱“牙行”、“牙子”介紹轉運到中東部地區。什麼是“牙行”、“牙子”?我國古代和近代對從事貿易中介的商業組織稱為“牙行”,從事貿易中介的人稱為“牙子”,即我們現在所稱的經紀人。就是由這些人,每年把大量的羊毛和牛羊皮賣出去,但都是賣原料和少量的初級產品,缺乏深加工。
董:這個集散地區域上較偏僻,但有優勢中介,依托這個旱碼頭,可以發展產業。東部有技術、有資金,如果能結合那兒的活畜資源來進行深加工,就可以發展產業,尤其是綠色的牛羊肉產品,向國外出口,這是一大特色。
侯:但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自己的產業和產品,這是個大問題。
黃:農畜產品資源豐富,原料多,而且勞動力廉價,這是我們的第三大優勢。
董:產品的優勢是可能生產無汙染的綠色食品——牛羊肉,向國外出口。
黃:我們那裏的羊肉隻有親口嚐了才知道好,沒有一絲膻味,且肉質鮮嫩味美。當地的老百姓說:“我們的羊吃的是冬蟲夏草和山珍,喝的是礦泉水,聽著民歌‘花兒’長大的。”
黃:這個清真牌就可以打向中東,打向穆斯林世界。
侯:這讓人耳目一新。
董:要實實在在搞西部特色資源開發,生產民族特色的食品。
黃:現在我們的產業化,大家都已認識到了。但是基礎很差,有許多好東西,但到了市場上,卻沒有規模效益,沒有氣勢,沒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