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訪談篇(4)(2 / 3)

黃選平說,全市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加快發展的根本目的,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有了較大提高,社會保障體係初步建立,做到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就業再就業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以內;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領導作用,各級領導班子團結戰鬥,幹部群眾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形成了開放開發、幹事創業、競相發展、爭創一流、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麵。

黃選平說,“十五”期間所有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對革命老區的關懷支持;得益於以“全麵提速、科學發展”為主題的一整套好思路、好機製、好作風的形成和落實;得益於全市幾大班子和各級各部門的團結協作、真抓實幹;得益於全市幹部群眾的艱苦創業、共同努力。

黃選平說:“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的發展,將更是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局麵。”他告訴記者,麵對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根據中央和省上對“十一五”發展的總體部署,結合慶陽實際,未來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將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保證抓黨建”的戰略舉措不動搖,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起抓,重點實施項目帶動、基礎先行、工業突破、強農富民、開放開發、科教興市六大戰略,主攻石油和煤炭資源開發、綠色農產品生產加丁、民俗文化旅遊產業開發“黑、綠、文”三大產業,建設甘肅能源石化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創彙基地和文化旅遊勝地三大基(勝)地,全力推進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化”進程,努力實現經濟實力增強、財政快速增長、城鄉居民增收的“三增”目標,奮力跨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

黃選平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就是要通過項目帶動、招商引資、啟動民資、信用融資的路子,多方運作項目資金,著力培養人才、積極引進人才、大膽啟用人才,大力實施人才工程,著力推進機製創新,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努力提高領導發展能力,把慶陽建設成為西部油城、隴上煤海、經濟強市、文化大市和陝甘寧三省(區)交彙處的中心城市,確保經濟發展速度保持兩位數增長,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力爭2010年人均生產總值在200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經濟總量和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在全省的位次前移。(刊於2006年1月4日《甘肅日報》)

用調解消除矛盾

——接受中央電視台《平安中國》慶陽專題片訪談

主持人:說起慶陽,可能人們還不是十分了解,但對慶陽發生的一件在全國的民事審判方式形成中產生過深遠影響的事人們都知道,你能談談嗎?

黃選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陝甘寧邊區產生了名揚全國的馬錫五審判方式。馬錫五當時是陝甘寧邊區隴東分區的專員。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就地受理、就地取證、就地審判、就地處理。他把人民調解和司法審判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辦案實踐中,強調以調解為主,就是說,能調解就調解,當判則判,在這方麵創出了人民調解的一條新路子、一個新模式,也是人民審判方式形成中趟出的一條新路子、創造的一個新模式。當時,毛澤東主席給馬錫五同誌親筆題詞:“一刻也離不開群眾”,高度讚揚和肯定了他的民主作風。這和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平安中國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這種審判方式,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深受老百姓歡迎。

主持人:今天,在馬錫五審判方式產生和形成的地方,人民調解工作有什麼新特點?

黃選平:目前在人民調解工作方式上,主要是突出三個層次:一個就是行政調解,就是我們各級黨委、政府通過人民群眾來信來訪,調解內部矛盾;第二就是司法調解,主要通過法院、檢察院、公安等渠道進行司法調解,法院的司法調解比例是非常高的,效果也非常好,現在我們的一審民事調解率占到71%,二審占到44%,這在全國、全省都是最高的;第三就是人民調解,我們的鄉村社各級都有人民調解隊伍,大量的矛盾糾紛通過人民調解,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處理在基層,處理在當地,這個比例占到人民內部矛盾糾紛的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