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訪談篇(4)(1 / 3)

黃選平說:“要實現全麵提速發展的目標,就要把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處理好、解決好。”為了解決突出問題,抓好整改,慶陽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四推進”,即推進思想不斷解放,大力開展“保持先進性、慶陽大發展、自己怎麼辦”的大討論活動,以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引領經濟社會的大發展;推進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製定了招商引資十條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十項管理辦法,以優質服務優化發展環境;推進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解決,大力開展“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辦民事、聚民心”主題實踐活動,全市共向困難群眾發放慰問金及實物價值440萬元,幫辦實事9000多件;推進機關作風不斷轉變,努力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競爭型、清廉型“五型”機關。

在談到如何確保整改能夠持續有效地進行時,黃選平說:“堅持整改與推進製度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製相結合,對已有的各項製度進行全麵清理,製度執行不夠的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執行,製度不完善的進一步健全完善。近日,我們研究出台了實施工業突破‘十強百戶’工程的意見、加強園區建設的意見、整合項目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的意見等10項管理辦法,以製度建設保證整改工作紮實有效地進行,確保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效。”

(刊於2005年5月24日《甘肅日報》)

凝心聚力促發展

——訪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慶陽市委書記黃選平

作為經濟欠發達的革命老區,為了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近五年來,慶陽市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總開關”,扭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動搖,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近日,記者就如何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慶陽經濟社會發展采訪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慶陽市委書記黃選平。

對“十五”期間慶陽的總體發展如何評價?黃選平概括說:“這五年,是慶陽改革開放力度最大的五年,是經濟社會發展增速最快的五年,是城鄉麵貌變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黃選平告訴記者,“十五”以來,慶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麵提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特色經濟發展壯大,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各項事業協調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和諧穩定。用數字來說,“十五”期間,全市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五”計劃目標。CDP增速比“九五”高出3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在全省排位由“九五”末的第八位前移到第五位;固定資產投資由第八位前移到第二位;地方財政收入由第三位前移到第二位;糧食總產和農產品出口創彙居全省第一。以項目建設拉動經濟快速發展,使全市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預計到今年底,全市生產總值可達到135億元,按可比價比“九五”末增長70.3%,年均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79.6億元,比2000年淨增59.1億元,增長2.9倍,年均增長31.1%;財政收入14億元,比2000年增長114.7%,年均遞增16.3%。全市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30.3億元,是“九五”期間的2.4倍。通過慶陽機場改擴建、西峰南區開發、慶西公路、生態工程、農村人畜飲水、城鄉電網改造、通訊網絡擴容升級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城鄉麵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全市上下著力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壯大支柱產業。西峰油田開發全麵展開,慶化公司完成一期改造任務,原油產量大幅增長。煤田勘探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大力開發以畜果菜等特色產業為主的“六個百萬”工程,加速推進產業化經營,農產品商品率達到60%。以建設文化大市為目標,加快開發以香包、剪紙、皮影、隴繡為主的民俗文化產業和紅色旅遊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經濟和社會效益日益凸現。堅持開放開發,積極發展節會經濟,成功舉辦了四屆香包民俗文化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由“九五”末的7.3億元提高到44億元,增長5.3倍。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2005年預計完成出口創彙8000萬美元,是“九五”末的62倍。非公有製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