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黑綠文”的深度潛力
記者:李成剛孫東輝楊毅
“十一五”期間,要圍繞把慶陽建成西部油城、隴上煤海、經濟強市、文化大市和陝甘寧三省區交彙處的中心城市的目標,確保經濟發展速度保持兩位數增長,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力爭2010年人均生產總值在200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經濟總量和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在全省的位次前移。
采訪中,慶陽的一位幹部告訴記者,我們這裏從地上到地下1200米,有三層寶。地上土地肥沃,有綠色的農作物,地下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和煤炭。
事實的確如此,“黑綠文”三大產業(石油和煤炭資源開發、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民俗文化產業開發),已經成為今日慶陽經濟發展深具潛力的新的增長點。
慶陽市地處甘肅東部、陝甘寧三省區交彙處,總土地麵積2.7萬平方公裏,轄7縣1區116鄉鎮1382個行政村,總農業人口212.97萬人,占總人口的82.9%,農村勞動力126萬人。慶陽屬於黃土高原溝壑區,擁有世界上麵積最大、土層最厚的黃土原麵。深厚的黃土層使慶陽人長期以農業為生,因此也保留了較多的農業文明。
遠在夏代,周先祖不窋率族人到慶陽“教民稼穡”,開創了華夏農耕文化的先河。從那時起,祖祖輩輩以地坑院和土窯洞為居,這一習俗沿襲到今天,已有數千年的曆史。為此,慶陽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中國窯洞民居之鄉”。
慶陽市委書記黃選平表示,“過去五年,是慶陽市改革開放力度較大的五年,是經濟社會發展較快的五年,是城鄉麵貌變化較大的五年,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較多的五年。”他說,“十五”期間,國家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甘肅省也大力支持慶陽老區的發展,加上全市人民艱苦創業,慶陽市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