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亡於:不在於。
[原文凡人莫不從其所可而去其所不可。知道之莫之若也,而不從道者,無之有也。假之有人而欲南,無多;而惡北,無寡。豈為夫南者之不可盡也,離南行而北走也哉?今人所欲,無多;所惡,無寡。豈為夫所欲之不可盡也,離得欲之道而取所惡也哉?故可道而從之,奚以益之而亂?不可道而離之,奚以損之而治?故知者論道而已矣,小家珍說之所願皆衰矣。
(同上[注釋若:義同“然”,肯定詞,與上句“所可”相呼應。知道之莫之若也:懂得沒有比道更正確的。
“假之”四句:假如有人願去南方,路途再遠也不嫌遠;不願去北方,路途再近也不覺得近。多、寡:指路途遠近。
不可盡:不能完全滿足。
可道:符合道的事情。
益:增加。今本作“損”。下句“損”今本作“益”。據文意互乙。
小家:指上述持異說者。這些人把自己的主張當作珍寶,故荀子刺之為“小家珍說”。衰:消亡。
[原文子宋子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為欲多,是過也。”故率其群徒,辨其談說,明其譬稱,將使人知情之欲寡也。應之曰:然則亦以人之情為目不欲綦色,耳不欲綦聲,口不欲綦味,鼻不欲綦臭,形不欲綦佚。此五綦者,亦以人之情為不欲乎?曰:“人之情欲是已。”曰:若是則說必不行矣。以人之情為欲此五綦者而不欲多,譬之是猶以人之情為欲富貴而不欲貨也,好美而惡西施也。古之人為之不然。以人之情為欲多而不欲寡,故賞以富厚,而罰以殺損也,是百王之所同也。故上賢祿天下,次賢祿一國,下賢祿田邑,願愨之民完衣食。今子宋子以是之情為欲寡而不欲多也。然則先王以人之所不欲者賞,而以人之所欲者罰邪?亂莫大焉。今子宋子嚴然而好說,聚人徒,立師學,成文典,然而說不免於以至治為至亂也,豈不過甚矣哉(《荀子·正論篇》
[注釋譬稱:比喻、引證。
情之欲寡:今本作“情欲之寡”,據王念孫校改。
綦(qí):極,甚。目不欲綦色:眼睛不想看最美的顏色。以下各句仿此。今本“為”下衍“欲”字,據《集解》引盧文弓召校刪。
殺(shài):減少。罰以殺損:以減少俸祿為懲罰。
祿天下:享有天下的俸祿。
願愨(què):忠厚老實。完衣食: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嚴然:同“儼然”,莊重的樣子。好(hào)說:誇耀自己的學說。
文典:文章。今本作“文曲”,據《集解》引王念孫校改。
[原文子宋子曰:“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鬥。人皆以見侮為辱,故鬥也;知見侮之為不辱,則不鬥矣。”應之曰:“然則亦以人之情為不惡侮乎?”曰:“惡而不辱也。”曰:“若是則必不得所求焉。凡人之鬥也,必以其惡之為說,非以其辱之為故也。今俳優、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鬥者,是豈钜知見侮之為不辱哉?然而不鬥者,不惡故也。今人或入其央瀆,竊其豬彘,則援劍戟而逐之,不避死傷,是豈以喪豬為辱也哉?然而不憚鬥者,惡之故也。雖以見侮為辱也,不惡則不鬥;雖知見侮為不辱,惡之則必鬥。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夫今子宋子不能解人之惡侮,而務說人以勿辱也,豈不過甚矣哉!金舌弊口,猶將無益也。不知其無益,則不知;知其無益也,直以欺人,則不仁。不仁不知,辱莫大焉。將以為有益於人,則與無益於人也,則得大辱而退耳,說莫病是矣。
(同上[注釋所求:指宋子希望達到“使人不鬥”的目的。
俳(pái)優:古代歌舞藝人。侏儒:矮人。狎徒:趣味低級的滑稽人。詈侮:指上述三種人之間相互戲罵。
钜(jì):同“豈”。豈钜知:豈知。
央:大。瀆(dòu):通“竇”。洞。
知:同“智”。
與:通“舉”。完全。
[原文子宋子曰:“見侮不辱。”應之曰:凡議,必將立隆正然後可也,無隆正則是非不分而辨訟不決。故所聞曰:“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職名象之所起,王製是也。”故凡言議期命、是非,以聖王為師;而聖王之分,榮辱是也。是有兩端矣:有義榮者,有勢榮者,有義辱者,有勢辱者。誌意修,德行厚,知慮明,是榮之由中出者也,夫是之謂義榮。
爵列尊,貢祿厚,形勢勝,上為天子諸侯,下為卿相士大夫,是榮之從外至者也,夫是之謂勢榮。流淫汙,犯分亂理,驕暴貪利,是辱之由中出者也,夫是之謂義辱。詈侮捽搏,捶笞臏腳1,斬斷枯磔12,籍靡舌糸舉13,是辱之由外至者也,夫是之謂勢辱。是榮辱之兩端也。故君子可以有勢辱而不可以有義辱,小人可以有勢榮而不可以有義榮。有勢辱無害為堯,有勢榮無害為桀。義榮勢榮,唯君子然後兼有之;義辱勢辱,唯小人然後兼有之。是榮辱之分也。聖王以為法,士大夫以為道,官人以為守,百姓以為俗14,萬世不能易也。今子宋子案不然15,獨詘容為己16,慮一朝而改之,說必不行矣。譬之,是猶以塼塗塞江海也17,以焦僥而戴太山也18,蹎跌碎折不待頃矣19。二三子之善於子宋子者,殆不若止之,將恐得傷其體也。
(同上[注釋隆正:最高準則。
分職名象之所起:官職等級和名物製度的依據。
王製:荀子理想的治理大政方針。
期命:給事物約定名稱。
聖王之分,榮辱是也:聖王以榮辱作為確定人們行為準則的分界。
是:此。指榮辱問題。兩端:兩個方麵。
中:指人之自身。
形勢:權勢。
外至:來自客觀外界。
:通“漫”,放蕩。流淫汙:下流淫邪,行為醜惡放蕩。
1臏(bìn)腳:挖掉膝蓋骨。
12斬斷:砍頭斷屍。枯:暴屍。磔(zhé):車裂。
13籍靡:捆綁。舌糸舉:義不明,或以為當作“後縛”,反綁的意思。
14以為俗:今本作“以為成俗”。據上句文例,當衍“成”字,故刪。
15案:則。
16詘容:委屈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