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指上述“分貨”的標準。
(八)論農工商
戰國時期,隨著農業、手工業、商業的蓬勃發展,它們在社會經濟結構中的地位與相互關係問題,愈來愈為人們注意。在稷下學者中,一般都重視農業,也不輕視手工業和商業。後期法家那種絕對排斥工商業的思想,在稷下並不突出。比如,孟子提倡“恒產”和什一之稅以保護農業發展,同時也主張“去關市之征”,強調等價交換,以保護工商者的利益,促進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隻是對惟利是圖的“壟斷”者采取抨擊態度。孟子的這些經濟主張大體也為荀子所繼承。
荀子還說:“商旅安,財貨通,而國求給矣;百工忠信而不枯,則器用巧便而財不匱矣。”“夫工匠農賈未嚐不可以相為事也,然而未嚐能相為事也。”對農工商各自的地位與作用有明確認識。但由於他僅僅把農業看成社會財富的本源(“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所以認為“工商眾則國貧”,主張“省工賈,眾農夫”。這種觀點自然包涵著重本抑末的思想契機。
在《管子》書中,《五輔》、《權修》等篇明確提出重本抑末的主張,但所謂“末”,是指文繡、縷刻、玩好等奢侈品生產,並非一般地排斥工商,這同後期法家韓非視工商為五蠹之一的觀點有所不同。同書《治國》、《乘馬》等篇的經濟思想也大體傾向於農業方麵。為了做到各業收入均等,使農民安於生產,《治國篇》還主張農、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同重本抑末的主張相反,《侈靡篇》認為本事與末事相輔相成,商業的興盛和消費量的增多可以刺激農業發展,甚至認為奢侈浪費可加速商品流通和社會生產,給更多的人提供謀生的機會。
從消費與生產的關係來看,這種看法在當時不失為精辟之論。但這種消費論脫離社會生產關係而侈談消費,不僅無益於勞動者生活的改善,反而為統治者窮奢極欲提供辯解。
孟軻[原文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
(《孟子·盡心下》
[注釋土地:主要指農業。孟子以農業為國家第一要事。
[原文民事不可緩也。
(《孟子·滕文公上》
[注釋民事:指農業生產。
[原文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釋數罟(gǔ):指網眼較小的魚網。(wū)池:池塘。
[原文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於其野矣;廛無夫裏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如此,則無敵於天下。
(《孟子·公孫醜上》
[注釋廛:城邑一家之居;也用以稱市場上存放貨物的房屋。此取後義。廛而不征:各家解釋不一。按《周禮·廛人》注引鄭眾的說法,是指對存放於市中的貨物不征稅。今從其說。
法而不廛:對積壓的貨物按統一價格政策收購,使貨物避免或減少損失。(這個解釋也參考鄭眾說。
關:關口。
譏:查問。
旅:旅客。
助:指藉法。在古代井田製下,村社農民無償地耕種公田,其收入作為公家開支。這種做法稱為“藉”。
布:錢。廛無夫裏之布,是說對城邑住戶不收勞役錢和地稅。
[原文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
(《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賤丈夫焉,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征之,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孟子·公孫醜下》
[注釋壟斷:土墩子。
罔(網)市利:網羅市場上的所有賺錢買賣。
征商:向商人征稅。
荀況[原文夫工匠農賈未嚐不可以相為事也,然而未嚐能相為事也。
(《荀子·性惡篇》
[注釋“夫工匠”二句:工人、農民、商人不是不可以相互交換工作,但是不能這麼幹。
[原文故仁人在上,則農以力盡田,賈以察盡財,百工以巧盡械器。
(《荀子·榮辱篇》
[注釋盡財:盡力搞好財貨流通。
[原文關市幾而不征,質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則商賈莫不敦愨而無詐矣。百工將時斬伐,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則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枯矣。縣鄙將輕田野之稅,省刀布之斂,罕舉力役,無奪農時,如是,則農夫莫不樸力而寡能矣。商賈敦厚無詐,則商旅安,貨財通,而國求給矣;百工忠信而不枯,則器用巧便而財不匱矣;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是之謂政令行,風俗美。
(《荀子·王霸篇》
[注釋幾:同“譏”,查問。
質:平市價的契書。
敦愨(què):誠實。
將時斬伐:按時砍伐木材。
“佻其”二句:放寬百工完成工作的限期,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技巧。佻(yáo):寬緩。
枯(kǔ):器具粗劣而不堅固。
縣鄙:古代城郊以外的農村。在此泛指農村。
樸力寡能:思想單純地從事農業生產,而缺乏其它方麵的生產技能。
貨財通:今本作“貨通財”,據《集解》引王念孫校乙。
國求給:國家的需求得到滿足。
[原文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
(《荀子·富國篇》
工商眾則國貧。
(同上省工賈,眾農夫,禁盜賊,除奸邪,是所以生養之也。
(《荀子·君道篇》
[注釋省工賈:減少工匠、商人的人數。
是所以生養之也:這是用以養活民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