甃(zhòu):修井。“屋”字在此不可解,疑為衍文。句作“甃行水”,謂修井使水流暢。

此句今本作“星者掌發為風”,與下文“日掌賞,賞為暑”等句文例不合,據改。

雕:通“凋”,指草木凋落。

欲:古文通“穀”。穀:窮,困。

三月:三個月。下文各節“三月”同此。甲乙:木之屬。五行配天幹: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已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春為木,故甲乙為春,春以甲乙之日發五政。下文各節天幹仿此。

1複:返。複亡人:把逃亡在外的人召回來。

12端:平。端險阻:把平整難以通行的道路。

13千伯:即“阡陌”。

14麑(ní):幼鹿。夭:“麑”之省文,幼麋。

15蹇(qiān牽):通“褰”,揭起。此有撥的意思。華:花。萼:花萼。

16徇:順。此徇字與各節“徇時”之“徇”,今本均作“苟”,《太平禦覽》卷10引作“徇”,據改。

17受:通“授”。順:讀為“巡’。順鄉:謂巡視鄉野,勸農民耕作。

18大暑:今本作“九暑”,誤。《幼官篇》有“大暑”,據改。

19墳:或以為“積”字之訛。

20(jiào),地窖。開久墳(積)、發故屋、辟故三事同義,指打開庫存,用以貸民。

21扇:門扉。笠:《廣雅·釋室》釋作“戶牡”,即門閂。禁扇去笠:與《幼官篇》“門閭無閉”同義。

2(chā)免:衽免冠。衽:翻轉衣襟。

23漏田廬:尹注:“田中之廬欲漏之,不欲人惡盛陽之氣也。”今本“漏”前衍“除急”二字,據俞樾校刪。

24(jiē):捕獸的網。禽:通“擒”。禁設禽獸:禁止設捕捉獸類。

25毋殺飛鳥:與《幼官篇》“搏百爵(雀)”異政。蓋一行夏政,一行秋政,因時而異。

26本節文字錯簡於上節“此謂日德”下,末句“歲掌和,和為雨”

又錯簡於上節“日掌賞,賞為暑”下,據許維校而移入此處。

27順:通“巡”。巡視。旅:即下文所謂“旅農”。旅有“眾”義,旅農即眾農夫。順族聚收:巡察農夫進行秋收活動。

28賞:丁士涵疑為“畜”字之誤。“畜”與“聚”對文,“群幹”與“群材”同義。

29必察:今本作“其察”,據俞樾校改。

30我:或為“羲”之壞字。

31塞:通“賽”。

32圉(yǔ):拘禁。圉小辯:禁止小事爭吵。

3譯:讀為“釋”。譯忌鬥:解除忌鬥。今本作“鬥譯跽”,據俞樾校改。

34五兵:五種兵器,此泛指兵器。秋收大忙,不得出師以誤農功,故曰“毋見五兵之刀”。

35慎旅農:使眾農夫小心謹慎。

36趣:通“趨”,急速。趣聚收:抓緊秋收。

37補缺塞坼:指修繕倉廩,以便貯藏。

38謹:今本作“周”,《北堂書鈔》卷154引作“謹”,據改。

39越:迂闊。此有憨厚的意思。

40句有誤。張佩綸謂句當作“禁修徙,令民靜止”。

41備:或以為字之誤。,古“服”字。

42效:考核。

43異:通。可以遷移的房屋,帳篷之類。圉分異:禁止分居。

4“星掌和”與上文“星掌發”不合,郭沫若謂“星掌和”當作“歲掌和”,歲指木星。

[原文昔黃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以政五鍾。令(名)其五鍾,一曰青鍾大音,二曰赤鍾重心,三曰黃鍾灑光,四曰景鍾昧其明,五曰黑鍾隱其常。五聲既調,然後作立五行以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

日至,睹甲子木行禦。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師內禦。

總別列爵,論賢不肖士吏。賦秘,賜賞於四境之內,發故粟以田數。出國,衡順山林,禁民斬木,所以愛草木也。然則冰解而凍釋,草木區萌,贖蟄蟲卵菱。春辟勿待,苗足本。不癘雛1,不夭麑麑。毋傅速12,亡傷繦葆,時則不凋。七十二日而畢14。

睹丙子火行禦。天子出令,命行人內禦15。令掘溝澮,律舊塗16。發臧,任君賜賞。君子修遊馳17,以發地氣。出皮幣18,命行人修春秋之禮於天下。諸侯通,天下遇19,者監和20。然則天無疾風,草木發奮,鬱氣息,民不疾而榮華蕃。

七十二日而畢。

睹戊子土行禦。天下出令,命左右司徒內禦21。不誅不貞,農事為敬,大揚惠言2。寬刑死,緩罪人。出國,司徒命順民之功力以養五穀23。君子之靜居,而農夫修其功力24。

然則天為奧宛25,草木養長,五穀蕃實秀大,六畜犧牲具,民足財,國富,上下親,諸侯和。七十二日而畢。

睹庚子金行禦。天子出令,命祝宗選禽獸之禁26、五穀之先熟者,而薦之祖廟與五祀27,鬼神饗其氣焉,君子食其味焉。然則涼風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馬內禦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