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之後,膠東一帶,旱情肆虐,門樓水庫水位急劇下降,在上遊留下了萬畝河灘。福山區高疃鎮前沙壩村的蘆葦在庫邊不斷繁衍,到1988年,已長成近百畝的蘆葦蕩。嚴重的幹旱,使蝗蟲歡欣鼓舞,乘機繁育。
夏天的一個上午,我剛上班,時任區長劉同占就急匆匆地招呼我:“權秘書,快跟我走,高疃鎮來電話,前沙壩村發現了很多蝗蟲”。
我大姐一家就在該村,所以,我對那裏十分熟識。我們沒去高疃鎮了解災情,直接來到村南的蘆葦叢中,隻見每株蘆葦上爬滿了三四令的蝗蟲,就象成熟的稻粒,壓彎了一株株蘆葦。許多公蝗摟抱著母蝗,雙雙對對戀愛成婚。咀嚼蘆葉的沙沙聲響,不絕於耳。我順勢踩了一腳蘆葦上的蝗蟲,鞋底上就象踩了黃屎,沾了一層蝗卵汁液。
“這麼多的蝗蟲,可不得了”。劉區長大吃一驚,讓我速去前沙壩村辦公室打電話,急令區農機局、區聯社等部門領導帶著農機、農藥、技術人員和高疃鎮在家的機關幹部、附近村的群眾前來滅蝗。
蝗災就是險情,就是命令。半個小時後,高疃鎮黨委書記於東、區農機局局長邢廣濤、區聯社副主任孫竹善等拉著機器、農藥和人員陸續趕到,前沙壩等村的幹部群眾也背著噴霧器趕來。我們立即劃分了東西南北4個組,安排專人觀察指揮,挑水拌藥,從四麵八方噴藥,圍殲蝗蟲,防止漏網。隻見噴藥機、噴霧器合力上陣,藥落似雨,打得蝗蟲紛紛落地。到中午12點多鍾,全部消滅了蘆葦蕩裏的蝗蟲。
但是,有些蝗蟲卻就近飛到前沙壩村的麥田裏、山坡上、溝坎中。我們顧不上吃午飯,忍著饑餓,齊心協力,一鼓作氣,把零星的蝗蟲消滅幹淨。到下午兩點半,滅蝗圍殲戰圓滿結束。劉區長象打了勝仗一樣地高興,拿出照相機,讓別人給我倆照相,留下了永久的紀念。
老人們說,過去人們最怕蝗災。蝗蟲的繁殖力極強,不用幾天,少數蝗蟲就能形成軍團,遮天蔽日,防不勝防,飛落在那裏,那裏的莊稼、綠草和樹葉就會被一掃而光。我想,如果我們福山區不及時殲滅這些蝗蟲,很可能會殃及膠東半島、全省、全國乃至東北亞地區。
這次蝗蟲圍殲戰,雖然年深歲久,但至今曆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