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獅子山、塔頂阻擊戰(1 / 1)

1971年清明節,剛複職的張格莊公社權家山村黨支部書記權利友率領本村部分團員青年和學生曆經3個多小時,於上午9點多鍾抵達獅子山、塔頂阻擊戰遺址,向犧牲在此的120多名革命烈士敬獻花圈。隻見塔頂後坡,幾千個炮彈坑密密麻麻,一個連著一個,好似在敘說著當年那場硝煙彌漫的慘烈戰鬥。

權利友親身經曆了這場難忘的阻擊戰。他介紹說:

1947年9月29日,國民黨軍整編第二十五師、五十四師占領福山後,與整編第八師李彌部聚集於煙台一帶。此時,膠河戰役國民黨軍第六十四師吃緊,呼喊救援。為增援六十四師並轉戰淮海戰場,國民黨軍進攻膠東總指揮範漢傑急令二十五師、五十四師西調。

為延緩國民黨軍的增援時間,同時為轉戰平度、招遠一帶的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九縱隊贏得戰機,北海軍分區二團和東海軍分區三團奉命設陣於獅子山、塔頂一帶,阻擊國民黨軍西進。10月4日,國民黨軍先頭部隊五十四師三十六旅、二十五師一O八旅,行至獅子山以北門樓、上許家、下許家、肖家、薑家夼等村,與俺們北海二團發生戰鬥,國民黨軍被殲滅三四百人。5日,北海二團3個營1200名幹部戰士,在副團長徐官的帶領下,占據獅子山和塔頂。一營扼守獅子山東側至胡家夼三齒牙一帶各大小山頭,迎擊東來之敵;二營扼守塔頂至棲霞縣肇家莊一帶,迎擊西來之敵;三營扼守獅子山和塔頂,擔任主峰阻擊任務。傍黑,北海二團與獅子山北側之敵展開約1小時的戰鬥。夜間,敵人調兵萬餘人,密集於獅子山和塔頂周圍。6日晨,國民黨軍在張格莊完小校門外設立炮兵陣地,用迫擊炮、山炮、榴彈炮,一齊向塔頂陣地猛轟。在炮火掩護下,敵人發起猖狂進攻。

當時,俺參軍才3天,還沒來得及練習射擊、刺殺等基本戰鬥技能,就倉促上了戰場。除了班長以上的幹部為老兵外,其餘全是新兵。先是在東廳、高疃一帶設防,阻敵西援;後又撤到獅子山、塔頂阻敵。

獅子山、塔頂山陡峭、石頭多,修工事、挖掩體困難。俺這些新兵蛋子沒見過大炮,也沒聽過大炮響,待敵人炮火襲來,開始有點慌神。指戰員們隻好依靠陡坡峭壁掩護身體,加之打槍不準,缺乏躲避炮彈等戰鬥經驗,結果遭受較大傷亡。到中午,打退敵人3次進攻,把敵人壓在山腳下。下午1點多鍾,敵人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發起第4次瘋狂進攻,大群敵人像螞蟻一樣爬上主峰。俺們北海二團三營的戰士在營長韓學榮的率領下,與敵人展開白刃戰,用石頭砸、廢彈筒擊,終於將敵人壓下山去。下午4點,阻擊任務完成,北海二團奉命撤出陣地。為保衛指揮部和北海軍分區鄧龍翔司令員的安全撤離,俺們全連戰士在劉元興連長的率領下,與敵人展開激戰,直到鄧司令員等人脫險,才開始撤退。俺當時接到撤退到牟平觀水集合的命令,撒腿往山下善疃村猛跑,國民黨兵窮追不舍。俺就跟他們轉草垛,才擺脫險情,跨過大沽夾河,一口氣跑到觀水,與大部隊彙合。結果,全連180名幹部戰士,剩下不足50人。

他說:在獅子山、塔頂阻擊戰中,北海二團指戰員傷亡500餘人,國民黨軍傷亡也有五六百人。兩軍旗鼓相當。假若新兵少點或武器好點,能減少很多傷亡。表麵上看,最後一天的戰鬥似乎是國民黨軍占了上風。但是,當時華野給北海二團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務必阻敵西進!獅子山、塔頂的有效阻擊,粉碎了敵人援助六十四師的如意算盤。《山東省誌?軍事誌》載:膠河戰役,至10月9日,北海軍分區獨立團在張格莊一帶,伏擊國民黨軍,殲其一部。膠河之戰,是東線兵團在保衛膠東作戰中的一次大規模戰役,殲敵1.2萬人。從此,華野東線兵團開始轉入反攻。而範漢傑兵團則因固守要點,防廣兵單,逐步陷入被動。

我們聆聽老書記的敘說,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不約而同地鞠躬默哀,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膠河戰役中的獅子山、塔頂阻擊戰隻是局部戰鬥。對於整個戰役來說,確是吃小虧占大便宜,是“圍點打援”的光輝戰例,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生動體現。沒有獅子山、塔頂的阻敵西援,就沒有膠河戰役的完全勝利,就沒有膠東乃至山東全境的迅速解放。對於今天來講,重新審視獅子山、塔頂阻擊戰,對於我們舍小家為國家、棄局部顧大局、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