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公廟村名的來曆(1 / 1)

很早以前,福山區張格莊鎮東風村後山有座相公廟。每遇天旱,當地百姓就會到廟內隆重祭祀,焚香禱告,祈求相公顯靈降雨。祈雨不求龍王,祭拜相公,實為一樁怪事。

東風村古時名叫富家莊。莊裏有個張姓少年酷愛讀書,整日手不離書,似癡如醉。一天傍晚,他走路看書入迷,撞在路旁大樹上,沒抬起頭,就躬身作揖,畢恭畢敬地說:“對不起,是我無禮,恕罪、恕罪。”鄉親們見他如此刻苦,就給他起了個“相公”的雅號。

幾年時間,全莊各家所藏書籍,張相公全部讀完,幾乎能倒背如流。為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書籍,他尋訪書香門第、官家大戶,給人家幹活,工錢給多給少從不計較,隻要肯借書就成。春天的一個早晨,他給古現河北村王家在海邊田裏刨地,幹完活,捧著書在海邊漫步誦讀,不知不覺步入海中。

霎時間,海水顯出一條大道,這時相公的精神完全凝聚在書上,對眼前的一切全然不覺。忽然,眼前一座宮殿擋住去路。他舉目四望,目瞪口呆,原來是海底龍宮。相公掉頭剛要返回,就被把門的一對龍蝦拿下,押解到龍王殿。

“喂,來者何人?快快道來!”一聲喝問,張相公如夢初醒,循聲望去,隻見龍王相貌奇特,凶煞無比,嚇得慌作一團。他稍一定神,隨口應答:“青山北屏風,碧水繞村行,離城30裏,邑落嗜書生。”相公如此妙對,使得龍王龍顏大悅,即封相公為龍宮“雨官”。

張相公管雨,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天旱降雨,地澇驅雲,天寒飄雪,時而播霧撒露,搞得天下風調雨順,年年五穀豐登。天下百姓焚香上傳天庭、下達龍宮,紛紛懇請龍王給張相公記功。小龍女對其更是頻送秋波,二人來到福山縣八角海底石洞,互述衷腸,商定終身。龍王知曉,應允好事,在龍宮舉辦婚禮,大擺喜宴,成全相公。一對少男少女,卿卿我我,彼此愛戀,深得龍王夫婦寵愛。誰知有一年,龍宮儲水較少,相公偏袒家鄉,偷偷給富家莊一帶多落了幾場好雨。南方地旱禾枯,災民焚香告狀,指控張相公厚此薄彼,私心太重,行雨不公,要求嚴處。玉皇大帝震怒,下令龍王以律懲戒,遂把相公貶出龍宮。並把小龍女軟禁在龍宮,由一對龍蝦把守,嚴禁出龍宮半步。

相公離開龍宮,騎馬回家,行至張格莊村北山,馬踩石硼,火星四濺,留下寸深蹄印。周圍百姓疑是天神下凡,遂捐資備料,欲在蹄印處築廟祭奉。誰知一夜間,所備物料全部從馬蹄夼飛到富家莊。至此人們才知道,原來下凡之神就是富家莊的張相公。相公回家後,想起少龍女,茶飯不思,鬱鬱寡歡,麵容憔悴。家人、親友再三勸說,非但無益,反而生病。不久,終因醫治無效,於清明節撒手人寰。

再說小龍女思夫心切,幾次想逃離龍宮,到富家莊找尋相公,均被一對龍蝦擋住。得知張相公去世的消息,終日以淚洗麵,懇請龍王法外施恩,允許前來祭奠張相公。所以,每當清明時節,小龍女就會攜風帶雨,光顧福山縣富家莊一帶,淋淋漓漓降下甘霖,以表達對相公的深深哀思。

村裏的百姓為感念張相公,就料建廟,取名相公廟,村名也隨之改稱相公廟村。共和國前,人們逢旱遇澇,總會聚集於相公廟前,祈求消災免難。“文革”中,相公廟村裏的紅衛兵嫌乎村名不雅,屬於“封資修”。一陣狠批猛鬥之後,由村“革委”請示上級批準,將村名改為東風村,延用至今。其村名改好還是不改好,當時就眾說紛紜。現今而言,不改豈不更好!

(2013年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