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族每年有上百個節日,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莫過於歡度藏曆新年。其時間與春節大致相同,有時比春節提前或拖後幾天,有時在同一天。按藏族習慣,至少要放假半月,進行準備和慶賀。
聶拉木縣的人民在年末的29日或30日晚飯前,要在打掃幹淨的灶房正中牆上,用幹麵粉撒上“八吉祥徽”,還有的在房梁上畫有很多麵粉點,以示糧食滿屋。晚飯要吃一噸“穀吐(麵疙瘩土巴)”,麵疙瘩裏包有九種物品,其中有麵做的太陽、月亮等,吃到太陽、月亮,說明此人在新的一年裏有特殊的榮耀;吃到書頁,象征吃到的人特別聰明;吃到羊毛,意味著此人溫柔而心腸柔軟,等等。除夕之夜要試穿新衣,家庭主婦還要將煮好的放有紅糖、碎奶渣、人參果的青稞酒於午夜分給家人喝。
初一淩晨,家庭主婦要到水井、泉邊或自來水龍頭下撒“切瑪”,提回第一桶潔淨水,讓全家人起床梳洗,並將牲畜飲飽。太陽出來後,信教的人穿上新裝,佩戴各種金銀手飾,開始到附近的寺廟轉經拜佛。初一這天,忌掃地,忌幹家務活,忌到別人家串門。
歡度藏曆新年期間,有條件的地方要舉行賽馬、射箭、賽犛牛、比長跑和唱山歌等娛樂活動。若到拉薩和日喀則市過藏曆新年,更是別有一番情趣。除夕之夜,城市中的人民將吃剩下的“穀吐”倒進一個破盆裏,分別捏成9個小鬼,年輕人點燃事先準備好的火把,照遍家裏各個房間,伴隨著鞭炮聲“驅鬼”出門。這時,城中爆竹聲、“驅鬼”聲響成一片,隻見家家戶戶的年輕人高舉火把,手提鞭炮,拚命奔跑,追趕著前麵拿破盆的人,當追趕到拉薩河或日喀則市的年楚河時,就把火把與破盆一同扔進河裏,說明過去的晦氣全部拋棄了,嶄新的一年開始了。大街小巷,火把成龍翻滾,鞭炮騰空炸響,漆黑的夜空不時地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各色的煙花拖著五彩繽紛的光條,劃破夜幕,在空中織起了一張張光彩奪目的網,歡笑聲、爆竹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
(1996年《煙台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