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到西藏聶拉木縣工作,休假返鄉時必到拉薩買飛機票,也必到市中心的大昭寺走一走,看一看。隻見西藏各地的信教群眾紛紛到寺內點燈添油、轉經拜佛。細看寺內的壁畫,詢問會講漢語的僧人,才知曉了一些關於大昭寺的傳說,獲益匪淺。
相傳,1300年前,大昭寺是鬆讚幹布為供奉尼泊爾公主攜來的釋迦牟尼8歲身像而由文成公主設計施工興建的。寺址原來是一個小湖,藏語稱之為“臥措”。後由白羊背土填湖,在湖上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是漢、藏、尼建築藝術的合璧之作。以主殿為例,其梁架、鬥拱均係漢族古典建築風格,其柱頭簷部的裝飾是典型的藏族風格。關於大昭寺的建造,在藏族群眾中流傳著許多有趣的故事。傳說興建大昭寺時,鬆讚幹布親自揮斧上梁,驚動九天之神,紛紛前來助陣。尼泊爾公主前來送飯,見上上下下都是鬆讚幹布,不禁大驚失色,脫口而出:“怪哉!”騎在梁上的鬆讚幹布聽後扭頭下望,手中斧頭不慎斜揮,將承簷的人麵獅身像鼻梁削平。我到大昭寺仔細觀察梁上的108個獅身伏獸,它們的鼻子無一不是扁平的。
(1995年《煙台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