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進薩迦寺(1 / 1)

乘車從聶拉木縣到日喀則市,中途路經薩迦縣,路旁一座巨大的寺廟在銀嶺雪峰中閃爍展現。這就是西藏有名的薩迦寺,人稱中國第二敦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薩迦寺分北寺、南寺。北寺建於1079年,由著名的喇嘛教薩迦派(花教)創始人昆?滾去結波在仲曲河北岸形如巨象平臥的草地始建。他們堅信,在這塊寶地上建寺,會佛光普照,弘揚光大。因為該寺建在灰白色的土山旁,便命名為“薩迦寺”(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寺廟)。然而,誰也沒料到,就是這個普通寺名,日後卻因政治和宗教因素而發展成為西藏一個顯赫教派和政權的名稱。薩迦王朝建立後,原來的北寺已不能適應薩迦派的日漸繁榮和強盛。這時,曾創新蒙古文字的八思巴被派回西藏擔任政教首腦,他征集了13萬戶的勞力和工匠,選擇在仲曲河南岸修建了這座巍娥屹立的龐大寺院,命名為“薩迦南寺”。

北寺已在“文革”期間被毀。我攜同妻子走近南寺,隻見一座正方形的城堡包圍著一個宏偉的寺廟。其圍牆高3丈,厚1丈,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上麵有4座城堡,每個城堡上建有一座碉樓,四麵各有一個門樓,外有一條護城河。宮牆上繪有紅白黑3道顏色,是文殊、觀者、金剛菩薩的象征,也是薩迦派寺廟的獨特標誌。整個建築對稱而壯觀,顯得古樸粗獷,雄渾莊重。

走進主殿,麵積約有5000多平方米,殿高達10米,有40根粗大的柱子直通殿頂,中間4根最粗最大。量一下其中的一根,周長約4米,直徑為1.2米。大經堂北麵的“歐東拉康”裏,矗立著11座曆代法王的銀皮靈塔,完好如初;南側為“蒲康”,是喇嘛念金剛經的主要場所。大經堂也稱“康欽姆”,珍藏著大量具有曆史和藝術價值的文物,保存有元朝中央政府給薩迦地方官員的封誥、印璽、冠戴、服飾、佛像、法器、供器、瓷器、珍寶等。在通壁大經架上,盛放著用金汁、銀汁、朱砂和墨汁等手抄的甘珠爾、丹珠爾等經書。還有近年發現的貝葉經,被佛教界認定為稀世珍寶。

接著,我們來到二樓。隻見“平措頗章靈塔殿”、“卓瑪頗章靈塔殿”,莊嚴肅穆,富麗堂皇。這裏有一個聞名遐爾的藏書室,叫“貝竹康”,室內藏有曆史、醫藥、地理、曆算、天文、地理、詩歌、戲劇、故事、名人傳記等書籍,多達數萬卷,非常珍貴,是研究西藏古代文化的寶貴資料。

走出主殿,我們觀看了薩迦法王辦公的“則金拉康”和喇嘛住房。爾後,又來到已修複的政教首領八思巴的官邸。昂首上瞧,屋頂上掛有一幅巨大的彩繡壽星圖:中間繡一回首龍,兩邊各有一鳳朝著巨龍飛翔。回首龍頭、身之間的4格方框內繡有“龍章鳳誥”4個字,稱之為“雙鳳朝龍”。同時,畫圖還用隔欄分成3圈:外圈上首兩側各繡兩隻鳳凰和花枝,下方繡5獅戲珠;中圈上邊繡有仙鶴、麋鹿和長壽樹,左右繡有八仙,下邊繡的是仙草和八角涼亭;內圈中心繡壽星,右掌托一仙桃,左手拄一拐杖,杖頭掛一葫蘆,兩角各有蝙蝠,給人以歡樂、舒暢、祥和的感覺。進了官邸,八思巴的尊像態度謙和,陳列的主要是他用過的物品和生活遺跡,顯得十分豪華。

在這裏,還可看到最負盛名的壁畫和唐卡,其中一幅圓輪畫,在其他寺廟很難看到,是珍品中的上品,倍受僧人、遊客的青睞。

離開薩迦寺,我依然遊興未盡。回想剛才見到的文物、典籍、佛像、靈塔、壁畫、唐卡,使我聞到了薩迦寺強烈的文化氣息,仿佛看到了很久以前薩迦王朝的興盛與輝煌。

是的,薩迦寺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簡直就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到中國,不到敦煌是終身憾事;來雪域高原,不來薩迦寺也是枉來了一次西藏。

(煙台日報連載之十)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