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嶗山道士(1 / 1)

爺爺走到了嶗山腳下,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將爺爺淋成了落湯雞。爺爺趕緊找避雨的地方,在一個小山頭上發現了不遠處的一棵參天古鬆下,坐著一個閉目養神的老道,於是就忘了下雨,躲在一棵小樹下遠遠地看著,不敢近前。誰知道剛看了一會兒,隻見那老道拂塵一揮,雨竟然停了!老道抬頭望了望天,得意地笑了笑。他發現爺爺在這裏不知道看他多久了,有些惱怒,就向爺爺這邊走來,在不遠處的一塊巨石上站定,對著爺爺喝道:“呔!何人到此攪擾貧道修行?還不快快下山去!”

爺爺嚇了一跳,但隻見這老道輕步如飄,鶴發童顏,身穿青布道袍,手拿一柄拂塵,一縷花白的胡須在胸前隨風飄著,頭上戴一頂蓮花冠。知道這是自己遇到仙人了,趕緊又驚又喜地跪了下來,誠惶誠恐地說道:“稟師父,我乃是上山拜師學藝來的,姓孫,名廣賢,字孝親。方才突然下雨,上山躲避,未曾想攪擾了師父,實在有罪!但請師父看在弟子誠心學藝的份上,收了我吧?!”

“嗯?!”老道用手指在長袖裏算了一算,對著老天打了個稽首說道:“無量天尊!也罷,也罷!該著咱們兩人有緣,貧道就收你為徒,”話還沒說完,爺爺便欣喜若狂地在地上磕起了響頭,邊磕還邊不住地說著:“謝謝師父!謝謝師父!”

從此以後爺爺就這麼稀裏糊塗地跟著這道士學上了,道士對爺爺說,自己是全真派第七十九代弟子,名叫“薛令德”,號“正陽子”。既然爺爺拜他為師,就理應給爺爺取個道號,就叫“赤煉子”吧!爺爺高興的不得了,對著師父又是一頓三跪九叩。正陽子修行的地方不是嶗山上,而在嶗山腳下一個小山上,那裏有個山洞,用師父的話來說,這裏真乃洞天福地也。

爺爺跟著正陽子學畫符,學煉丹,學周易八卦,學天文地理。爺爺學知識喜歡追根問底,但逐漸發現師父並不是對這些東西都能給他一個滿意的回答。可爺爺並沒有懷疑師父,那時候這個道士還收學費,每個月要爺爺一塊大洋,爺爺從家帶了一些大洋的,足夠他學個三五年的了,也就沒多想。

一日,師父正在教爺爺“六十四卦金錢課”,師徒倆人正值演繹之時,忽然從山下上來了個小夥子,還沒到洞口就喊:“道長救命!道長救命!”

師徒倆正麵麵相覷之時,小夥子已經立在了外麵,爺爺用師父教他的“六十四卦金錢課”演繹了一下,卻是算不出什麼來。而師父則閉著眼睛早已用手指在袖中掐算起來,此一招叫做“袖裏乾坤”,將手指的每一個關節按八卦排列分別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依次類推進行計算,因古人袖大,故名曰“袖裏乾坤”。隻見師父微微皺了皺眉頭,還沒等他說話,小夥子就等不及了,上氣不接下氣地喊:“我說道長,我是山下平秋湖上官莊的,我家主子是上官莊的大戶上官崇良,現在莊內出了怪事,主子叫我來請道長下山擒妖的,您快快跟我走一趟吧?!”

“不可,此事尚有蹊蹺,待俺來掐指再算一卦。”師父閉目道。

“還算什麼啊?!都出了幾條人命了,我家主子說了,您要是肯下山,先送您十塊大洋,能了了這事兒,再送您二十塊!”

“哦?啊,嗬嗬,那貧道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徒兒,為師帶你一起去見識見識。”爺爺聽了眉開眼笑地和師父跟著小夥子下山了。

到了平秋湖邊上的上官莊,已經是傍晚了。正陽子以前經常來這裏雲遊化緣,莊上的大戶上官崇良待他不薄,倆人頗有幾分交情。見正陽子被請了下來就上前恭敬地唱了個諾,趕緊吩咐下人端茶倒水,飯是早已做好了的。正陽子和爺爺肚子早已咕咕叫了,哪裏管得了許多,飯菜端上來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吃罷一抹嘴,正陽子呷了一口茶,隻聽上官崇良哽咽著說道:“前些日子我兒子剛娶了莊上東邊的大戶張不二家的小女兒,前日裏的一天和家仆上湖裏去釣魚。湖心有個小島,他們閑來無事就登了上去,後來聽晚歸的漁人說,島上傳出了幾聲慘叫,甚是嚇人,從此他我那苦命的兒子就再沒回來。”說罷用手擦拭著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