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學生合作學習方式(3)(1 / 3)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角色也相應的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與傳統教學不一樣,教師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當突出學生學習的活動性,注重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學的重點。但有的教師理解又過於偏執,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無足輕重的。實際上,教師的角色表麵上看的確不再像過去那樣照本宣科了,而把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做主。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對學生放任自流。相反,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更需要正確的組織管理和指導學生。要不然,學生的合作活動將成為沒有約束的自由討論會,這樣既完不成課堂任務,又不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各種能力。因此教師的引導作用實際上顯得更為重要,責任也更加重大了。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發揮的作用應是全方位的,其工作變得也更具有創造性。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應該更深入到每個小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適時地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引導交流,逐步深化。

合作學習的過程不隻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審美過程。通過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更好地讓學生實現相互間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與完善自我認知,學會參與、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在共同期望目標的激勵下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完成小組分配的任務,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構建合作學習模式下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

合作學習應當以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為主要形式,以家庭和學校的合作為輔助形式。以學生的合作作為相互影響的原動力,以學校、家庭、社會構成的教育合力作為促動力,教師要組織各類學習活動,積極探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的方法,通過優勢互補,更好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學習。

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教學活動定位於學。師生合作主要指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不僅僅是認知信息方麵的交流,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互動與處理。生生合作主要指學生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包括合作小組的學習討論、互幫互學、合作互助和相互激勵的形式。合作學習,真正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使有限的寶貴的課堂時間真正成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過程。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讓學生走進生活和社會,讓各個層麵的學生都能得到主動發展。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中的開展可以構建為課前、課堂、課後的合作學習三種模式。

1.通過課前合作學習,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有益、探究活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課前的預習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合作小組的作用的有效手段。四人合作小組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最常見的新形式,是當前最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合作小組是在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成績、興趣愛好、心理素質、思想品德、個性特點等各方麵調查的基礎上,再根據性別等不同特點,四五人組成的異質合作小組、同質合作小組或自由組合小組等。這些合作小組要求科學搭配,成員相對固定,及時調整,優勢互補。

學生的思維活動一般是從問題開始的,同時又在解決問題中得以發展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於普通的教學內容,課前合作小組,可根據預習的內容和要求,各自提出問題,並相互答疑,組長做好記錄,為課上交流做好準備。如有合作小組遇見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聯合幾個小組合作,通過查找資料等途徑,開始嚐試研究性學習。如在初中化學學習二氧化碳的製法時,各小組提出疑問,為什麼製二氧化碳不用濃鹽酸而用稀鹽酸?能不能像製氫氣那樣用稀硫酸來代替?能不能用其他物質來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怎樣證明氣體是二氧化碳……可以組內相互提問,互相解答。有的合作小組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沒有獲得明確的答案,而大部分小組通過查找資料能夠找到答案,如為什麼不用濃鹽酸,還可以用塊狀的碳酸鎂代替石灰石等。有的合作小組已知道不能用稀硫酸,但他們想通過實驗予以證明,有的小組還用生活中的吸管、純淨水瓶等裝配成製造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有的小組不但查到了比較全麵的數據、文字,還配上圖片,他們能變廢為寶。這些都是學生智慧的結晶,學生自主性學習、研究合作學習的成果。學生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培養,這樣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的品質,這樣的合作學習能把學生的視野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這樣的合作小組也是形成高效、愉快、充滿學習激情的學習團體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