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學生合作學習方式(2)(1 / 3)

從本質上講,我國當前的中小學教學帶有非常濃厚的競爭色彩。學生都把學校看作是一個競爭的場所,每個人都想勝過他人。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們逐漸養成了一種被扭曲了的競爭意識和生成了一種處處利己的行為。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大部分都缺乏合作意識,缺乏與他人相處和交往的基本技能。這種狀況明顯落後於當今需要合作意識與社會技能的信息時代。特別是獨生子女為主的今天,這種狀況更加令人擔憂。合作學習將合作、競爭和個人行為融為一體,並進行優化組合利用,符合教學規律和社會時代的要求。

六、評價觀

合作學習的評價觀與傳統教學有著很大的差異。傳統的教學評價突出常模參照評價,關注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特別強調分數排隊和比較強弱勝負。這種競爭性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把能不能成功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惟一標準,與大多數學生的實際相脫離。在這種評價方式下,隻有很少的學生能夠獲得高分或靠前的名次。隻看中分數意義上的成功,這就注定大多數學生是學習的失敗者,這對於大部分學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將常模參照改為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絕對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引入小組總體成績評價的機製,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合作學習評價中基礎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說具有非常顯著的特色。基礎分就是指學生以往成績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則是指學生測驗分數超過基礎分的程度。引入提高分和基礎分的目的,就是盡可能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為所在的小組贏得最大的分值,指導學生爭取不斷的進步和提高。自己與自己的過去相比較,隻要比自己的過去有進步就算是達到了目標。為了體現評價的公平性,合作學習還非常注意依據學生以前的學業表現和測驗成績,安排在成績上相同層級的學生一起分組測驗,並隨時調整測驗的難度。各測驗小組的每個成員的成績都與原屬小組的總分相聯係,優等生小組的第一名與差等生或中等生小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合作競爭,使成績測試真正具備公平性,這樣全班大部分學生都能獲得獎勵,並取得進步,並由此走向成功。合作學習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其目的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依據來決定獎勵與認可的做法,真正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

總之,合作學習以教育社會學、現代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學等理論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係為起始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麵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是一種非常具有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係。

合作學習的相關指導策略

在如今倡導的多元化學習的環境中,小組合作學習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它是中小學教學方式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新課程的逐步落實,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被廣大教師認可,成為課程理論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在小組活動中怎樣進行合理的分組和規範的操作,選擇明確任務、交流分享成果、轉變教師角色,這些都是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

一、對學習小組進行合理的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