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方式運用(2)(3 / 3)

2.問題學習方式策略。問題學習方式具有心理傾向性、問題構成的目的性和開放性為主要特征,可以將該模式的基本程式歸納為醞釀問題——發現問題——明確問題——解決問題。(1)醞釀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就某些內容產生疑問,經過一定時間的思考後提出問題。(2)發現問題,要有最近的認知衝突,體現學生的知識素養、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3)明確問題,明確問題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嚐試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界定問題的存在,自主分析問題情境和自主構建解題思路與策略,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監控。(4)解決問題,問題解決是尋求和接受信息、反饋知識和方法、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定向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圍繞問題進行思考,最終構建和完善解題方案,直到問題得以解決。

3.合作學習方式策略。合作學習以團隊合作作為基本動力,采用的基本教學方式以小組活動為主,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目標的學習方式。因此這個程式模式可以歸納為目標情境——實踐活動——師生互動——自主評價。(1)目標情境,教師創設目標情境,學生通過閱讀明確學習目標,在目標的驅動下積極思考知識的縱橫向的聯係。(2)實踐活動,在小組內交流與探討,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篩選最佳的意見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參與全班交流。(3)師生互動,各小組針對學習目標發表小組意見,同時傾聽他人的意見,比較分析各組意見。(4)自主評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形成性評價訓練題,自我分析評價錯誤的原因並及時地進行反思糾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積極地參與評價,共同解決存在問題。

4.探究學習方式策略。探究學習是指學生通過模仿科學探究獲得真知的發生過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這種模式的基本程式可歸納為發現問題——收集信息——提出假設——得出結論。(1)發現問題,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尋找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並營造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2)收集信息。教師引導學生集中對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進行研究,根據選定的問題,通過各種手段收集整理與問題有關的信息資料。(3)提出假設。在分析整理資料的基礎上,形成假設並提出驗證假設的實驗設計方案。(4)得出結論。由個人或小組共同實施方案,最後對問題得出一個完善的解決。或提出新問題,重新設計實驗方案,再一次進入探究過程。

三、模式實施的原則

學習過程是一個複雜、開放的過程,因而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優化學習方式,綜合運用學習方式。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這些基本的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要從觀念轉變到行為當中,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步地走。

2.互補性原則。現代學習方式要與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密切配合,優勢互補。

3.可塑性原則。有模式,但不能有固定的模式化,要根據學生和教材內容的實際,設計符合現代學生方式特征和學生發展的學習方式策略,並且在實踐中隨時調整和完善,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