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當代兩派學習理論怎樣描述學習過程?(5)(2 / 2)

盡管斯金納和當代其他一些新行為主義者認為任何隱蔽的、內部的活動的研究,與行為的功能分析無關,然而許多其他的人追隨華生早先的領導,認為思維基本上是內隱言語--向自己說話。這樣,他們把思想非常緊密地和語言聯係起來,語言是豐富的符號的集成。

這樣看來,思想基本上是由口和鼻的功能支承的喉部活動。然而,它是和代表更多外顯行動或者行為的手勢、皺眉、聳肩和怪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

在思維過程中,詞,其他符號和最初的動作,成為行為的暗示(cues)。暗示,是引起或指導有機體的動作的強度微弱的刺激。人可能具有的任何獨特的地方,包括他們對暗示用得“較好”。因此,有三個主要的因素使人的思維過程比其他動物的思維過程“更高級些”:

1.人具有更大的能力把環境的更微妙的方麵當作暗示,去作出有選擇的反應。

2.他們也能作出更多種多樣的有區別的反應以構成他們行動的暗示;他們更能刺激他們自己。

3.他們能夠同時發出更多的暗示反應。因而,他們能夠引出更多的以暗示模式為基礎的他們自己將來的反應,這些將來的反應體現或來自幾種不同的早期刺激模式。

格式塔一場心理學怎樣論述反映性思維?

格式塔一場心理學家們把思維解釋為一種反映過程,在這個過程內,人們發展新的或者改變現存的經過檢驗的、概括出來的頓悟或理解。照這樣的解釋,反映性思維是采用這樣的方式把歸納過程(事實搜集)和演繹過程結合起來,去發現、精心製定和檢驗假設。

因此,從廣義解釋來說,在反映性思維和科學過程之間沒有本質的差別。然而,反映性這個詞的內涵,確比科學的這個詞的內涵更適合對學生思維的描述。

在許多人的思想裏,科學意指穿白長袍的技師、顯微鏡和望遠鏡、化學表和回旋加速器。此外,它使人聯想著精確的測量、數學的運用、大量相當奧妙的魔力和忽視道德價值。然而,最廣義地說,科學的不但包括某種專門的新發明和技術,而且也包括一種獨特的觀點、態度以及探究方法。

反映性思維,指的是科學方法的本質的,而不是玩弄技巧的特征,用這種科學方法,我們能夠探討一切問題,不管它們是自然的、社會的,還是心理的。約翰·杜威對反映性思維給我們下了一個經典性定義,他把反映性思維描繪成“對任何信念,或知識的假定類型,根據支持它的理由和它要進一步去作的結論,進行積極的、持續的和仔細的考慮。”

在每個完整的反映動作裏麵,有五個相當明確的方麵。然而,沒有人會假定,一個人要按照可能在紙上列舉的這五個方麵連續地、有順序地去進行。任何方麵,或者甚至所有這些方麵可能同時出現。

此外,反映通常是以混亂、猶豫、走回頭路和“繞圈子”為特點的。在許多情況下,在一個思考者看來,似乎他將永遠一點也得不到解答。

一旦得到了,結論經常必須放棄,而過程要從頭再來一遍。反映很少不費力;它充其量不過是使人高興和興奮,而在最壞的情況下,它是為許多受挫折的時刻所困擾的很艱苦的工作。

反映性思維的主要方麵如下:

(1)對問題的認識和確定。這發生在我們意識到有若幹互相衝突的目標,或者意識到一個目標而又有個妨害達到這目標的障礙的時候。問題的產生常常是由於新近感覺到在已知的資料中有矛盾。

(2)對假設作係統的闡述。假設是采取創新性概括形式的可能的答案,這些創新性概括要應用得最成功,必須得到人類經驗的證實。在相對論的意義上說,一切科學的概括都是在某種程度上有保證的假設。這些假設既包括根據最少論據的臆測,也包括反映用事非常精確地論證過的定律。

(3)對假設的邏輯含義進行詳盡闡述。這個過程既包括我們對那些已經作過觀察,從而可以用現有的知識去檢驗的假設的含義或結果進行推斷,也包括我們對那些尚未作過觀察,而可以通過尚待設計的實驗去檢驗的假設的含義或結果進行推斷。

(4)對假設進行檢驗。這包括力求證實從第三方麵推斷出來的含義或結果,這樣做既要根據以前經驗的數據--仔細的研究和解釋--也要根據在實驗的檢驗中所獲得的數據--預見和驗證。

(5)作結論。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接受、修改或拋棄假設;另一種是斷定,直到現在可能得到的有關證據根本不能保證采取任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