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及其影響(1)(1 / 3)

自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現象的存在,教育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具有永恒性。教育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具有曆史性。其中,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論的指導與介入是教育改革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談及現代教育理論,我們必從杜威的教育理論說起,因為杜威所發起的“新教育運動”是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分界線。杜威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對美國和世界各國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影響巨大,意義深遠。從古到今,從孔子到柏拉圖,從中國的“學在官府”到西方大學的形成;從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到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人們所關注的是“教”和教師,唯有杜威將重心放在了“學”和學生身上,開啟了現代教育理論的新篇章。

從20世紀到21世紀,百年曆史,百年巨變。不說美國仍在稱霸世界,即使貧窮落後的中國也已成長為一個令人羨慕、民富國強的新型發展中國家。13億人口的大國,受教育人口高達3億多,教育承擔著培養創新型人才,實現教育強國之夢的曆史責任。由此,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做中學”“兒童中心”論等思想與主張,特別是鼓勵探究與創新的思想與理論,仍需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反思,並加以借鑒與運用。因為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家,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上,我們一直將重心放在“教”和教師上,即使轟轟烈烈的素質教育和新課改運動十幾年,我們有轉變但未根本改變重心,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不是相輔相成,而是孤立的、矛盾的,這就需我們借助現代教育理論加以深刻的反思。

一、杜威生平與著述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出生於美國佛蒙特州柏靈頓市郊區的一個農業小鎮,其父為零售商人,屬當時地道的平民。杜威青少年時送過報,當過雜工,墾過荒地,修過水渠,可謂閱曆豐富,少年辛苦。他16歲時中學畢業進入佛蒙特州立大學。大學生活給杜威以長進,特別是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廣泛認真的閱讀給杜威以啟迪和衝擊,並對美國的教育現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79年杜威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南方一座石油城市的中學任教3年,同時開始係統研究哲學。1882年至1884年杜威在霍布金斯大學攻讀哲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博覽群書,潛心研究,將實用主義與美國教育實際相結合,創立了獨具特色的教育理論,終成為對美國和世界多國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一代宗師。

杜威90餘載漫長的生活曆程,正好處於美國由農業大國躍升為工農業現代化強國的曆史聚變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決定了美國在教育領域內一方麵要反思歐洲大陸的傳統教育,使教育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麵需結合美國教育的實際,盡快建立起“進步教育”體係,推動美國教育的發展,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和教育理論應運而生。

杜威的教育改革探索始於1896年在芝加哥大學所創立的“大學實驗室學校”(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School),以其對教育的真知灼見和哲學、心理學的研究為依據進行教育創新。他認為,傳統學校的一切安排是為了對待兒童大眾而不是個人,這樣學校的作用是停留在知識的模仿上,而難以培養成合格的社會成員。新時代要求學校訓練兒童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全部生活。他創辦的實驗學校正是基於這一目的,主要探究解決以下四個問題:一是怎樣做才能使學校與家庭和四鄰的生活關係密切?二是怎樣做才能使曆史、文藝、科學的教材對兒童生活本身有真正重要的價值?三是如何使讀、寫、算等正式學科的教學在平時獲得的經驗基礎上進行並和其他學科的內容有機內在地聯係起來,從而產生興趣?四是如何適當地注意個別兒童的能力和需要?通過研究,杜威認為兒童是通過社會交往和家庭組織生活進行學習。理想的家庭就是理想學校的典型,學校應該是一個擴大的家庭,在其中,兒童所受的訓練是家庭訓練的延續,是更為科學、合理、有效的指導而已。父母和教師的職責在於能聰明地認識到什麼對兒童最合適並能滿足兒童的需要就足矣。以心理學為基礎,杜威將小學生活分為三個時期:4~8歲為遊戲時期,8~12歲為自發的(本能的)注意時期,12歲以後的反射的注意時期。他認為兒童心理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而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由此有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做中學”“兒童中心論”等教育主張和論斷,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轟轟烈烈的新教育改革運動。1916年杜威發表了《民主主義與教育》這一經典巨著,標誌著其實用主義教育哲學體係的創立和進步教育理論的發展。杜威先後發表了《我的教育信條》《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兒童與課程》等有影響力的著述,詳盡闡述了其教育理想與教育主張。杜威一生勤奮好學,誌而彌篤,對教育改革矢誌不移,潛心探索,著述甚豐,共出版著作36種,發表論文800餘篇。他生前應邀出訪過土耳其、墨西哥、日本、蘇聯等國,並於1919年和1921年兩次來華,廣泛宣傳其教育理念,是一位有重大影響的現代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