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公民道德建設的組織(2)(1 / 3)

公民道德實踐活動應該紮根於基層,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也是黨執政的基礎。包括公民道德建設在內的黨的各項任務能否落到實處,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我們要大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改變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狀況。除了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農村這些原有的基層黨組織比較健全的地方繼續抓好黨的建設、增強黨組織的活力,還要抓緊在那些非公有製經濟組織中,在各類社會團體和城市社區中開展黨的組織建設工作。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了在推進公民道德實踐活動中應“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的問題。在現階段提出這一問題是很有針對性的。在我們黨的工作作風上,現在群眾反映最強烈、危害最大的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問題。對此,我們必須痛下決心,堅決煞住這兩股歪風。要從領導機關、領導幹部做起,深入實際,不搞不切實際的高指標,不搞虛報浮誇的假政績,不搞勞民傷財的達標升級活動。要從我們身邊的具體事情做起,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抓起,將道德實踐活動與各項業務工作緊密聯係起來,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

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

公民道德建設的開展,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因此,積極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是開展公民道德建設的一項係統工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從大眾傳媒、文學藝術以及體育活動等多方麵提出了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的任務。《綱要》指出:“大眾傳媒、文學藝術以及體育活動,對公民道德建設有著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激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行為和錯誤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製假惡醜,為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文化氛圍。”

道德,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與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其他意識形態有著密切的聯係。在現實生活中,它們又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載體、渠道、途徑進行傳播、交流,形成社會輿論文化氛圍,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發生影響。因此,開展公民道德建設並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一定要同時對整個社會的輿論文化進行建設。

道德教育,主要通過傳授、熏陶和訓練來實施。傳授指道德知識、觀念、規範、準則、要求、禮儀、格言、風俗習慣的講解、學習、領會。訓練是指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的養成,包括行為、言談舉止、待人接物、交際規範等。熏陶是指依靠環境熏陶、情感熏陶、榜樣熏陶等方式途徑,潛移默化地將以上眾多方麵的內容、要求內化到人的心中,經過長期的反複的作用,逐漸使人發生改變,形成某種品質。熏陶對社會輿論文化氛圍的依賴性很強,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營造有利於開展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輿論氛圍。

一、注重新聞宣傳工作

強調在新聞宣傳工作中應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和正麵宣傳為主的方針。1994年初,江澤民同誌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根本指針、四項主要任務”的新時期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鄧小平理論為根本指針,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澤民同誌的重要指示,為全國宣傳思想戰線指明了方向。經過幾年的努力,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已經取得很大成績,鄧小平理論已經深入人心。在輿論引導方麵,我們始終注意圍繞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深入宣傳黨的方針路線和各項重大改革舉措,為推進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通過突出宣傳孔繁森、徐洪剛、徐虎、李素麗等一大批先進典型,進一步弘揚了社會正氣。同時初步建立了新聞輿論工作的宏觀管理體係以及一係列的工作製度。幾年來,“講文明樹新風”和百城萬店無假貨、青年誌願者、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蓬蓬勃勃地發展,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宣傳教育,推出了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的評選活動大大推進了群眾生活和工作環境麵貌的改善。

實踐證明,輿論文化氛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江澤民同誌1996年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指出:“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精心組織,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文化氛圍是公民道德建設健康進行的保證。

公民道德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的營造,需要十分重視新聞輿論的工作。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充分發揮新聞宣傳的作用,團結全黨,動員群眾,為實現偉大目標而奮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新聞宣傳,作為現代化的傳播工具,能夠迅速、廣泛地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到群眾中去,並變為群眾的實際行動;能夠廣泛地反映群眾的意見、呼聲、願望;能夠及時地傳播國內國際的各種信息,直接影響群眾的思想、行為和政治方向,引導、激勵、動員、組織群眾為認識和實現自己的利益而鬥爭。毛澤東同誌早在1948年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就指出: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幹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有關政策的問題,一般地都應當在黨的報紙上或者刊物上進行宣傳,讓廣大群眾都能知道。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於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麵。善於把黨的政策變為群眾的行動,善於使我們的每一個運動,每一個鬥爭,不但領導幹部懂得,而且廣大的群眾都能懂得,都能掌握,這是一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藝術。所以,辦好報紙,把報紙辦得引人入勝,在報紙上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係,這是黨的工作中的一項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我們黨80年領導全國人民從事革命和建設的曆史證明,新聞宣傳工作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是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完成黨和國家的任務的重要保證。同樣,這一經驗在今天我們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時也要珍惜並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