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翰墨深處有濃香(3 / 3)

2005年,這是中國博客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這是被業界稱為“博客年”、“博客元年”的一年。2005年,博客在中國發展進入爆發式增長,形勢一片如火如荼。據統計,當時曾經一度出現這樣的情況:每一秒鍾,中國就有10個新增長的博客用戶。而就在這一年,作為中國web2.0先鋒的博客網率先獲得了GGV、軟銀等風險投資機構的1000萬美元的融資,不久中國博客網也獲得了IDG的1000萬美元的融資。

2006年同樣承繼了“博客年”的良好發展勢頭,在一片蓬勃中博客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同時中國博客產業的成熟度不斷提高,博客產業環境漸漸開始走向成熟。同時,隨著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等全麵進軍博客市場,中國博客市場格局開始發生結構性改變。新浪博客進行了一場又一場聲勢浩大的“博客造星”活動,徐靜蕾、洪晃、郭敬明、韓寒等各界名人在博客世界大展身手,紛紛成為受千萬人關注的“千萬人氣名博”,使博客的影響力一直無右,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博客。

從2002迄今,“博客”這一概念已經曆了5年的發展,漸漸走向大眾化、社會化、普及畫。憑借數千萬網民的傳播力量,中國現已成為全球博客發展最活躍的國家之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博客”以其可以在網絡上發布個人信息的能力漸漸為網民所熱衷,更因其創造了諸如木子美、芙蓉姐姐、流氓燕、極地陽光、郭德綱等“草根明星”的能力,漸漸為廣大網民所大力追捧。2007,一個全民博客的時代已掀開了帷幕。

博客:一種奇效的傳播方式

無論是“烽火戲諸侯”的周代典故,還是“魚傳尺素”、“鴻雁傳情”的深情詩句,都可見信息的傳播自古以來就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從遠古時代的口耳交流信息,到商周的烽火傳遞情報,之後書信傳情達意,再到後來以電報、電話、報紙、網絡等載體傳遞,無疑地信息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越來越大的容量傳遞著。

而今隨著博客的迅速發展,博客用戶的與日俱增,據說中國數千上萬個網絡終端,正在以各種各樣獨特的方式,挑戰著傳統的媒體、傳統的中介、傳統的營銷邏輯。甚至有一種說法非常蠱惑人心言論正在悄悄傳播:博客將成為“第五種力量”,漸漸顛覆著傳統媒介的傳播權威。

“博客”引進中國的那一刻,各界精英們如方興東及其創辦的“博客中國”就在博客世界打著草根的旗號來實現自己的話語權,因此中國的“博客”在誕生伊始就具有異常鮮明的媒體特征,這就注定了它將不僅僅是作為單純的“私人日誌”存在。而木子美通過在博客上公布自己私人化的性愛日記——《遺情書》一夜之間成為紅透大江南北的網絡巨星,甚至通過網絡的神奇力量而達到家喻戶曉。隨後,各路能人各顯身手,不管是以“極度病態自戀”的方式惡搞的芙蓉姐姐,還是一脫成名以裸照片掀起軒然大波的流氓燕,還是以帥氣陽光的生活照片數月間便征服了“粉絲”無數的極地陽光,形形色色的各路神仙,在博客世界這個大平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博客傳播,以其遠遠超越了其他媒體的驚人速度,漸漸被人們所重視所認可。因此,有人對博客傳播頂禮膜拜,有人開始研究博客傳播,甚至有人驚歎:博客這真是一種奇效的傳播方式!

博客:一個溝通與交流的絕佳平台

博客,作為一種迅猛發展中的文化現象,作為一種漸漸普及的文化生活形態,它究竟又怎樣的魅力而使越來越多的樂此不疲呢?古人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那是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那又是什麼使越來越的網民們非“博”不可呢?

有人說,我喜歡博客是因為這裏可以讓我尋找到自由的表達空間,沒有約束的,可以天馬行空的;有人說,博客是進行傾訴的最佳地方,是我自己的精彩舞台,感傷時可以自言自語一番,寂寞時也可以呼朋喚友一番;有人說:博客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的平台,有聽眾、有支持者、也有反對的意見。博客觀點的交流性和行文的自由性成為吸引了眾人加入博客一族的重要原因,一個來自英國酷愛博客的年輕人說:“你不會受到任何限製,沒有字數統計,沒有教授坐著等你的完稿。你想用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你可以自己造詞。你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高興時你可以和別人分享你的心情,不高興時你也可以獨自一人感傷……這是一個在文字上摒棄一切規則、釋放自己的大好機會。”

而當博客漸漸成為網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休閑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博客進行各種各樣的人際溝通和情感表達,隨著博客的進一步發展、隨著博客功能的日益多元化、豐富化,在博客的未來發展過程中,博客溝通與交流的程度將會進一步加大加深。正如許多博客理論家預測的那樣,在不久的將來,博客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個人網上精神家園,成為大家溝通與交流的最佳平台。

To blog or Not to blog?

人生能有幾回“博”,此時不“博”何時“博”!

To blog or Not to blog?當博客漸漸成為一場全民的盛宴,當博客漸漸成為一種神奇的傳播方式,當博客漸漸成為大家溝通與交流的絕佳平台,無論從博客的強大影響力、快速傳播力上來考慮,還是從博客的實用性上來說,“博”還是不“博”,這個問題似乎慢慢變得簡單化了。

雖然有人說:現在的博客還不是一個真正讓人賞心悅目的地方,雖然有很多讓人目不暇接的東西,但是也有太多讓人疲累甚至厭倦的地方;也有不少不樂觀的人說:中國博客的發展,越來越脫離了博客的原旨性,必將走向崩潰和毀滅。誠如數千年前蘇格拉底在希臘雅典的大市場的感歎那樣:“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也許博客世界也有可能讓部分網名產生同樣的感歎。但是,一個人不需要的,不等於別人不需要,就像蘇格拉底需要的東西未必是絕大多數人需要的。而每個人總能在此發現一些讓自己欣喜若狂、愛不釋手的東西,這才是最重要的。

To blog or Not to blog(博還是不博)?也許這並不是一個難以處理的問題,也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對不少網民來說清晰而明了。To blog or Not to blog?人生能有幾回“博”,此時不“博”何時“博”!

可持續的“紅”,才是真的“紅”

1750萬,這是《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顯示的截至2006年底中國已達到的博客用戶數量;3000萬,這是一位資深博客愛好者通過各項調查數據得出的迄今敲打著鍵盤創造著博客奇跡的博客數量:10000萬,這是清華大學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傳媒藍皮書》中預測的2007年底中國將達到的博客用戶數量。

2002年,方興東挾“博客中國”悄悄登陸中國,開拓了“博客”這一片嶄新天地;2004年,眾多博客網站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其中蔚為大觀的便有博客中國、中國博客網、和訊博客等;2005年,超人氣門戶網站新浪、搜狐也涉足博客領域,並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博客造星運動。

8784萬,這是從2005年11月迄今徐靜蕾個人博客的訪問量,徐靜蕾的博客以生活日誌的形式、以親切真實的風格吸引了數千萬人;6777萬,這是韓寒自開博以來的個人博客的訪問量,當年以新概念作品狀元而風聲鵲起的他,在博客世界同樣大名鼎鼎;5083萬,這是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極地陽光在開博後短短數月內達到的訪問量,曾經碌碌無名的他,而今已是炙手可熱的人物。

這一係列令人深思的數據,這一個個引人考慮的事例,在數據與事實麵前,使我們不得不承認:博客紅火了,一個個博客網站紅火了,眾多博客明星們紅火了。

雖然近幾年來中國的博客世界發展勢態非常良好,到處一片熱熱鬧鬧、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古語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還是有不少人對博客的紅火狀態表示了深切的憂慮。透過這一片紅火,人們不禁要追問:博客究竟還能紅火多久?博客未來的發展如何?博客將升華為神仙,還是墮落為妖怪?博客該怎樣保持這種紅火的勢態?

雖然我們說花無百日紅,但是凋謝應有時,我們可以盡量把握花開花落的使節。而博客該怎樣把握自己的“凋謝應有時”,保持自我持續不斷得“紅火”,不管是整個博客領域,還是博客網站、博客個人,這一問題都是大家高度關注,並一直在探討與思考當中的。在越來越多已有的和新建的網站加入博客大戰的形勢下,在後來者播客的緊逼情況下,網民們關注著博客的發展是否已經麵臨著拐點。正如博客網的方興東說,目前中國博客在對博客的深度應用上與國外博客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那麼如何使博客保持可持續的“紅”,如何做到真正得“紅”而不衰,不妨試著從以下幾個要點來考慮:

張揚主體意識,從博客到博而不“客”

“博客”於2002年進入中國,2005年以來在全球範圍內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國內博客用戶根據有關方麵調查顯示在2006年年底已達1750萬,並一直保持著很高的相對穩定的持續增長速度。雖然中國博客文化還隻是剛剛開始起步的時候,博客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未可限量,但是未來的博客會怎樣發展,未來的博客又將發展成怎樣一個狀態,已然成了網民飯餘茶後的談資。

有網民這樣說,現代社會帶來的孤獨感、漂泊感和與之相伴的對認同感的期待,構成了絕大多數人開博的主要原因。在當下中國的封閉式話語環境下,新興的博客不自覺地擔當了一種急先鋒的角色,成為一種能讓草根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的工具,並且烙上了不可磨滅的草根印記,先天就帶上了張揚“自我的主體意識”的標簽。因此隨著博客自身的發展和細化,這種博客先天的“自我主體意識”更應該隨著博客們的個人愛好興趣的張揚而張揚,博客應該越來越突顯出博主自我的主體意識。比如有這樣一個網民,他非常喜歡球類運動,那麼他將可以專門為球類愛好者提供一個球類的私人博客。在這個他自己的博客空間裏可以完全由他自己做主,可以完全充滿他自我的主體個性,他可以把這個博客經營的和自己想像中的一模一樣。

在“博客”空間裏,每個博客應該是主人,而不是客人,因此走出盲從跟風、走出無病呻吟、走出言而無味、走出矯揉造作,博客們應該充分彰顯自身的主體性,顯示自己的個性,這是博客能夠持續走紅的關鍵。博客應該向著“博而不客”的方向努力,亦即博客網站、或者個人博客都要盡量廣博,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張揚博客本人本身的個性,能夠真正做博客的主人。

轉化表現手法,從“寫”到“說”

無論是在號稱思想集散地為思考者們提供專欄的博客中國,還是以吸引娛樂明星博客聚集著稱的新浪博客,還是以年輕一族宣揚個性為代表的騰訊空間,總是有不少這樣的博客,他們以“寫”博客的形式來描述述說對象。與傳統的紙質載體截然不同的是,網上博客更像是一個“看”的世界而不是一個“讀”的天地,因此,如果博主總是堅持紙質媒體“寫”的敘述風格,那麼不僅會漸漸遠離博客的話語風格,還會漸漸地失去觀眾。

雖然,我們不得不客觀地承認,有非常非常多的博客“寫”的很專業,這些博客文式工整、文筆優、內容充實,但是因為博客“看”的本性決定了這些“寫”得很好的博客備受冷遇的命運,它們往往並不能很好地被大眾所喜聞樂見。但是,在博客世界不難發現目前最流行、成就最大的博客,還是那一類更偏向於“說”而不是“寫”的文體的博客。比如徐靜蕾和聊天家常一般娓娓道來,親切而真實;又比如魚順順一般機鋒畢露,讀來暢快淋漓;又或者如眾多玩著調侃精神、咀嚼著文字、解構著一切的,像小品一樣俏皮風趣,包含著機智美。這“說”的內容,有些甚至經曆時間的洗禮還不脫色,在網絡之外仍具有廣大市場,成為非常廣泛的眾人談論的話題,比如《無極》和“饅頭”事件,韓寒與白燁的論爭,不僅在博客及網上說,也延伸到了其他媒體中。

因此,如何才能備受注目,如何把自己的博客“說”好,從而讓自己的博客能被網民們好“看”,漸漸成為大家所關心的大問題。不少博客們已漸漸意識到把握好從“寫”到“說”這一表現手法的轉化,是博客走出“自寫自看”的尷尬困境的一大法寶,當然也是使博客保持恒久的“紅火”的法寶之一。

深化娛樂精神,從“獨樂樂”到“眾樂樂”

國外一本雜誌曾引用著名的博客理論家戴維·溫伯格的預測:在未來,每一個人都會擁有至少15個崇拜者。一個“眾樂樂”的時代即將揭開帷幕。而在博客世界,娛樂精神的誇張,從“獨樂樂”到“眾樂樂”轉型也正在進行中。

“相對美女私房菜”的博主胖星兒的說:“博客應當是小花花草草們玩耍的舞台。”“我也有粉絲了,當偶像的感覺太棒啦!”

北大中文係研究生許曉輝說:“除非你是一個知名人物,否則,你心情好壞,誰會關心?”

也有人說:“隻有成為偶像,才會有不認識的人去用心搜索你的名字。”

更有人說:“自我欣賞其實還是要與民共賞才有快感。”

對大多數草根民眾來說被公眾關注猜測的生活是相當令人憧憬的。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越來越走向娛樂精神,漸漸被打上了娛樂性的烙印,而博客作為網絡發展的一部分,娛樂精神的滲透及擴張,也將是其發展的不可避免趨勢。深化這種娛樂精神,從“獨樂樂”走向“眾樂樂”,這是博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走向,也是草根民眾的期待。

圖書信息

* *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