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的道德知識所作的研究表明,學生理解許多行為規則隻達到最一般觀念的水平,而且常常理解得不完全正確。有些學生把友誼和同誌關係同互相包庇等同起來,從個人方便的觀點出發來解釋原則性和責任感。對道德準則的無知或者不正確的理解,會造成不正確的行為定勢,結果是違反道德原則和要求。這一點,杜勃羅留波夫當時就注意到了。他強調指出,“大量的犯罪和不道德行為都是由於對事物的無知和理解得不夠正確而造成的大部分人犯了形形色色的罪過,其實都是因為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明確的概念,因而糊裏糊塗地搖擺於善惡之間。”所有這些都使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學生道德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學生共產主義道德態度的形成過程中,道德倫理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馬卡連柯專門強調指出,我們的學校必須講解道德理論,必須對學生係統地進行道德意識發展的工作。這項工作應該怎樣進行呢?
德育是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麵。曆史課可以幫助教師揭示社會道德的進步,闡明共產主義道德態度的發展情況,並講解許多道德原則的本質。例如,過去俄國軍人的英雄主義和對反抗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的偉大衛國戰爭事件的研究,可以使教師向學生深入講解許多道德概念的本質,比如愛國主義、勇敢、軍人的大無畏精神、忠於職守、國際主義、蘇聯人民道德和政治的統一、對共產黨的無限忠誠等等。文學課為學生的德育和道德意識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泛的可能性。文學課提出了具體的道德問題,而研究文學作品主人公的性格和行為又可以闡明許多倫理規則和倫理原則的具體意義。社會學課和國家與法原理課關於揭示共產主義道德的實質和對蘇聯人民的行為和精神麵貌提出的極其重要的要求,都有專門的研究題目。每個教師,不管他教哪一門課,總是以某種形式向學生提出熱愛勞動、集體主義、互助、紀律、正直、誠實、對工作的負責態度、社會積極性等等問題,並揭示這些問題在共產主義道德體係中的實質。
教學的思想政治方向性對學生道德意識的形成有異常重大的意義。上麵一講所談的教師在發展學生的思想政治觀點和信念方麵以及在使他們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麵進行積極的有目的的工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共產主義道德的思想原理及其崇高的進步性質。在課業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這種關係,正是綜合地進行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麵。
課外教育工作,可以為係統地和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提供廣泛的可能性。它的極其重要的手段和形式是:談話、報告、講演、辯論會、學生集會、共青團大會、少先隊集會、學校晚會、和知名人士會麵、讀書會及其他措施。但重要的是,所有這些工作都要有效地影響道德態度的形成。在這方麵,正確地選定道德講解性措施的題目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學校裏,這種選題的性質往往過於一般,一次談話就涉及許多問題。然而重要的是闡明行為的具體規則和標準,德育的題目範圍隻能是逐步變得複雜。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在低年級可以進行解釋性談話來說明學生在課堂上和課間休息時應有的行為舉止,以及怎樣愛護書本和愛護學校財產,等等。在中年級和高年級,這種問題就複雜起來,就要考慮到教育人格化一講裏指出的道德品質形成的整體性,所以講解道德準則就要在概念的水平上進行。在進行這項工作時,教師和班主任應該利用白俄羅斯共和國教育部推薦的《中小學生的教育示範內容》和《同學生進行倫理性談話的標準選題》這樣的參考書,並利用關於同學生進行道德問題的談話的教學法材料。對學生傳授行為準則的知識來促進他們道德意識的發展,這是道德態度形成的決定性因素,而道德觀點和道德信念則是道德意識的最重要的組成都分。同時應該強調指出,人掌握的道德原則和道德標準不僅經過了周密思考,在感情上有體會,而且變成了他內在的心理狀態,成為他自己行為的原則、動機和定勢的方式,這時候觀點和信念就能成為道德態度的組成部分。
道德觀點和道德信念的教育,決定於各種因素整個綜合起來的進行情況。這裏首要的是,人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要較多地接觸高尚道德的榜樣和範例,要根據自身的體驗堅信共產主義道德具有高尚的人道性質及其在個性發展中的崇高作用。在這方麵具有重大意義的是,在講解工作的過程中利用傑出人物、優秀生產者和文學作品主人公的生活和活動的良好範例,那麼,體現在他們身上的就是道德、高尚精神和堅強性格的高大形象。
為了形成道德觀點和道德信念,具有重大意義的是人親自積極參加為實現共產主義道德理想的鬥爭,積極參加消除種種不道德行為的鬥爭,從而使自己成為共產主義道德的主體,也就是共產主義道德的體現者和傳導者。這裏,學生在道德態度體係中扮演的那個角色所起的塑造作用很有關係。如果他“對善與惡漠不關心”,如果他不站在積極的道德立場,他就不可能形成道德信念。同樣,“這不關我的事,我什麼也不知道”的假仁假義的市儈立場也不能促進道德和道德信念的形成。難怪別林斯基早就指出:“一種道德觀念,讀到了或者聽到了,而且似乎是按應該理解的那樣被理解了,但是沒有通過你自己的本性,沒有留下你個性的印記,那麼這種觀念就是死資本。”隻有使實踐活動和道德的講解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道德觀念通過人的“本性”。由此可見,創造一種生活環境,使每個學生不僅能在善與惡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而且還能對離開行為準則的各種偏向進行鬥爭,這項工作應該在德育的教學法中占主要地位。如果學生積極參加勞動,在班上值日,執行社會任務,在會上批評缺點,譴責同學的不良行為,那麼,這些“角色”當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會形成道德知覺的敏銳性和原則性,從而有助於道德觀點、信念和言行一致的教育,最後就會形成積極的生活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