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的道德發展的完整性和不平衡性及其在德育教學法中的反映
蘇聯教育學牢固地樹立了馬卡連柯的論點:對人的教育不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的,人的發展具有完整的性質。但是,正象已經指出的那樣,對這個論點不可作簡單的解釋。發展的完整性,隻是意味著人各個方麵的形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依賴關係,還互相影響著,人對於多種不同的影響和作用具有同時接受和同化的能力。例如,積極參加勞動不僅有助於熱愛勞動的教育,並且還能影響紀律性、集體主義等等的形成。同時,紀律教育也能影響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行為技藝,鞏固他們的集體主義態度。人的道德的各個方麵在發展中的這種相互影響和同步性,也說明了教育的完整性。
但是完整性決不意味著平衡性。相反,甚至在最順利的情況下和教育工作安排得很好的時候,學生的道德發展也是不平衡的。這是因為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不同。例如,一個學生可能學習較差,但在勞動中的優點很突出。還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學生表麵上顯出了社會積極性,但在和同學的日常交往中暴露出自私的傾向,隻圖個人成功。這些事實都是不能不考慮的。而且,這些事實形成了教育人格化的一條重要規律。這條規律的實質是,在德育的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下功夫使學生的道德各方麵得到“均衡”的發展,使其中的個別方麵能夠“趕上來”。
要完成這個任務,就要在學生道德形成的總體係中使用提出最重要的教育問題的教學方法,並集中各種教育學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戈麥爾有一所學校發現,七年級學生在學習中的弱點是在準備家庭作業時不會遵守腦力勞動的規則。這就是為什麼有一個學季在學生全麵發展的教育工作的總體係方麵提出的任務是培養他們對家庭作業的負責態度,並使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掌握自我檢查的技巧。提出這個任務所造成的情境是,學生發現了他們的學習情況,同時他們提出的進一步改進學習的要求之間存在著重大矛盾,這樣,學生就產生了改進家庭作業的要求。
但是,激起了七年級學生的這個要求之後,就應該幫助他們達到提出的目的。於是製定並且實行了一整套講解性的和教學上的實際措施。這套辦法包括:班主任同學生進行一係列的談話,內容是關於家庭作業的規則和對知識的掌握質量進行自我檢查的方法;學生同校長會麵,談談改進家庭作業的問題;學生和家長就這個題目和其他講解性措施開聯席會議。同時還采取了一些措施來培養七年級學生在家學習的技能和技巧。為了使學生練好學習的技藝,還給他們布置了完成家庭作業的實習作業,使他們學會運用自我檢查的方法(用朗讀或默讀來再現教材,回答課本裏的問題,標出所學教材中的主要問題,編出所讀內容的提綱,等等)。還非常注意在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個別幫助。
由於各種講解性措施和教學上實際措施的緊密結合,七年級學生練出了一套正確的課業勞動技藝,形成了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態度。結果,在七年級學生當中優等生的人數增多了,在家學習的技藝也提高了。
教育的這個規律,也要求教育工作的集體形式同對某些學生施加個人影響結合起來。如果發現某個學生在行為的個別問題上有缺點,這些缺點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根除掉的。必須對這樣的學生長時間地施加有助於克服這些缺點的教育影響,改變他的內在立場和產生動機的環境,使他積極主動地努力改進自己的行為。
最後,教育集體對學生的影響,形成和廣泛利用社會影響的各種措施,來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並根除和預防各種不道德行為的出現,這在德育的總體係中是德育教學法的一個有機部分。集體的巨大作用,還表現在它擴大了學生表現各種能力和創造性素質的可能性,並且能在這個基礎上鞏固每個學生的優點。在這個意義上,集體有助於實現馬卡連柯的一個重要論點:在社會主義學校裏,“共產主義的人的道德教育的基礎首先是培養他的才能,發展他的力量以及他的建設的、創造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