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小說的預告——劉鶚論(1)(2 / 3)

劉鶚對於自己的處境,當然不是沒有懷才不遇的感慨。1892年山東巡撫福潤谘送劉鶚去北京辦理各囯通商事務衙門考試,因不合例而沒有成功。劉鶚在從北京返回的途中吟詩一首:

魄落魂消酒一卮,凍軀圍火得溫遲。

人如敗葉渾無屬,骨似勞薪不可支。

紅燭無火貧化淚,黃河傳響己流澌。

那堪歲歲荒城道,風雪千山夢醒時!

這詩流露出他對仕途的失望情緒。但對劉鶚所具有的才識,當時的主管官吏還是有公允的評價的。1894年福潤再次專片向皇帝保薦劉鶚。福潤這樣向皇帝介紹他的這位屬僚:

該員向習算學、河工、並諳機器、船械、水學、力學、電學等事,著有《勾股天元萆》、《弧三角術》,《曆代黃河變遷圖考》等。前河臣吳大澂、前河南巡撫倪文蔚於鄭工合龍後,測量直、東、豫三省黃河,繪圖進呈禦覽,即委該員辦理。其所著各書,考據尚屬詳明,有益於用。

福潤的專片中稱劉鶚是通曉洋務的人,這是很允當的知人之論。劉鶚在上一個世紀末的中國,通過艱苦的自學而學得了新的知識,較之那時的舊文人,他對於外部世界所知甚多,既有國學的根底又有西學的淵源,是一個社會新舊轉型期奇異的發展全麵的人才,用現在的話說,他真是一個精通當日科技發展、掌握一定技術的外向型人才。這個人有著驚人的才華,不僅在擁有新型的科技知識方麵,如福潤的奏片所描述的,而且在舊學方麵也有驚人的造詣。除了傳統的經、史、詩、文他在甲骨文的收集和研究方麵,在古陶器、古錢幣和古印的收藏研究方麵,在古董和碑帖的收藏研究方麵,也在音樂如古琴譜和樂理的整理研究以及精通音律和具體的古琴演奏等方麵。當然,更有是在文學創作方麵……他真是一位全麵展示驚人才華的人。

據此,有的國外學者在介紹劉鶚時給他加了一連串的頭銜: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和慈善家……不論這些名號是否名實相符,試想,一個人短短的一生的作為能夠與這麼多、這麼廣泛而且其間的距離又這麼大的專業聯係在一起,除了歐洲文藝複興時代的那些巨人,恐怕是很少見的。這又一次印證了本書作者在其它一些篇章中作過的判斷,即19、20世紀之交的中國,是一個不僅出現了許多怪人、而且也是出現了許多巨人的時代。

在筆者讀到的關於劉鶚生平的文字中,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文學係馬幼垣教授在他與人合編的《中國古典文學辭典》中所寫的《劉鶚》一章資料翔實,判斷嚴謹準確,是一篇言簡意賅的文字,今用劉德平譯文全錄如下:

劉鶚,字鐵雲,號鴻都百煉生。生於1857年,卒於1909年。江蘇丹徒人。清代河南開歸陳許道布政使銜劉成忠的小兒子。作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對西方知識的介紹均有所貢獻的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和慈善家的劉鶚,其本人生平與他的學識和名望一樣令人不理解和常常引起人們爭論。盡管劉鶚因為對當時政治製度失望,所以年輕時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但仍然受到了當時的重要官員吳大澂、張曜和福潤的青睞和信任,曾在他們手下做事或任顧問。可是由於運氣不佳,加上他自己不拘小節的性情和他在各種嚐試的創新過程中遇到的不斷誤解,使他擔任一種職務甚至從事一種職業的時間都不長。大多數他所辦的企業,尤其是那些牽涉到外國人利益的企業,均是短命的。並因此使他經常成為被誹謗受攻擊之對象。日益積累的敵意和對他名譽的誹謗,最後導致他1908年被不合理地判決為流放新疆,並於次年在那裏逝世。

劉鶚最被人銘記的,是他二十回的小說《老殘遊記》。小說最初的十三回,1903至1904年連載於著名的期刊《繡像小說》,後在《天津日日新聞》報紙上連載完。這部

小說和其他的白話小說一起,1922年經胡適(1891—1962)的大力推薦,一直作為中學語文課本的教材。這樣,該書不僅是晚清主要的小說,而且是為數不多的一直流行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