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鄉村與郵電(一)(1 / 3)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鄉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鄉村郵政和電信通信服務麵之廣,遠遠超過城市。隨著農業生產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和農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對郵電通信的需要也日益增長。郵電工作者為了滿足廣大鄉村的通信需要,支援農業生產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必須要學習鄉村地理和農業地理的一些基礎知識。

第一節郵電在鄉村發展的作用

一、我國鄉村的特點

鄉村也稱農村。我國廣大農村產業結構和人口就業結構正發生變化,農村不僅從事農業,而且還從事鄉鎮企業等,因此,稱鄉村更為合適。鄉村是指縣以下的廣大地區,包括鄉鎮、行政村及其所管轄的行政區域。農村郵電網也稱鄉村郵電網。鄉村郵電網,也是指縣以下至鄉、鎮、村間的網。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鄉村麵積大,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生產多樣,自然條件複雜,地區差異顯著,為發展我國鄉村地理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豐富的內容。目前,全國共有83182個鄉,7956個鎮,476萬個村莊。鄉村總麵積約占全國總麵積的93%,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0%,鄉村農業產值占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的34.8%。

我國鄉村目前主要特征是:我國農業人口比重較大,主要經營農業;鄉村人口密度不均,我國東部和沿海的鄉村人口密度大,西部和邊疆鄉村人口密度小聚居規模比較小,大小村的差別較大;鄉村農業生產大部分地區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和製約,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區域性15.鄉村商品經濟不發達,除經濟作物外其他農產品商品率一般較低;鄉村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社會經濟實體;鄉村郵電通信較為落後,絕大部分村莊無電話。

二、郵電在鄉村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鄉村的郵電通信是全國郵電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鄉村地域廣大,農民居民點分散,地形及交通條件都比較複雜,使郵政和電信工作具有點稀、線長、麵廣、業務量多少一等特點。郵電通信在鄉村的作用,就是傳遞信息。這裏的信息,如電報文中及電話話音中包含的信息,函件和報刊中包含的信息,廣播和電視話音中包含的信息,數據通信中包含的信息,等等。郵電通信使鄉村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利用。鄉村資源是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因此,開發利用鄉村資源,必須從綜合的觀點,對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全麵評價和分析。郵電通信可促使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和商品優勢,實現鄉村經濟的全麵發展。

鄉村資源開發利用,要以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為中心,全麵安排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商業、服務業、旅遊業、文化教育事業和村莊、城鎮等用地結構與布局,搞好鄉村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鄉村經濟的發展也必將使鄉村郵電通信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加快發展鄉村郵電通信

解放前,我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鄉村郵電通信極其落後。建國以來,我國鄉村麵貌發生了重大變化,農業生產有了較大改善,鄉村郵電通信也有了很大發展,根據1987年統計,在農村的郵電局所有443.5處,通郵路鄉(鎮)的比重為99%,通郵路行政村的比重為95.8%,通電話鄉(鎮)的比重為的.1%。農村投遞路線單程長度34973萬公裏,初步形成了城市??鄉(鎮)??行政村全國郵電通信網。但是,由於生產經營比較單一,商品經濟不發達,資源利用不合理,生產潛力未充分發揮,故鄉村經濟仍處於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的落後狀態。因此,鄉村郵電通信受到鄉村經濟的影響和製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廣大鄉村進行了經濟體製改革,進入了由半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由單一農業經濟向農工商綜合經營轉變,由封閉的鄉村經濟向城鄉結合、工農結合轉變的新時期。鄉村郵電通信隨著鄉村經濟體製改革,也有較大變化。在我國沿海和東部地區,廣大鄉村郵電通信已經迅速發展。例如,1987年裝話專業戶、私人戶達45萬戶,比1986年,增長9.5%。這說明鄉村經濟變化,正促使郵電通信在鄉村大發展。但目前,鄉村郵電仍存在不少問題,郵電服務網點少,郵政投遞水平低,郵電通信能力不能滿足廣大鄉村日益增長的需要,經濟效益不高。因此,今後必須加快發展鄉村郵電通訊業。

第二節農業概述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一切社會形態都發生作用的經濟規律。這是因為:一、農業是人類生存和生產的基礎;二、農業生產的發展是社會分工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獨立化的基礎;三、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國民經濟其它各部門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所以,馬克思說:“食鈞的生產是直接生產者的生存和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

農業是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活動和機能,經過人工培育、種植、飼養等生產活動,以獲得各種農產品的生產部門。我國目前在生活資料中,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約占以上;來自農業的輕工業原料約占財政收入直接或間接來自農業約占50%;農副產品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農業也是工業的廣闊市場;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為其它各部門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來源。因此,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自然是農業基礎,農業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最強。所以,農業生產不僅受社會經濟規律的支配,更多的受自然規律作用和影響。因此,遵循自然規律是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布局的基本原則之一。

一、我國生產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複雜多樣,農業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勞動力資源非常充裕;曆史悠久,培育了許多農作物牲畜良種,創造了許多精耕細作的栽培製度,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農業生產分布的自然條件複雜,農業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農業自然資源包括土地、水、氣候和生物四大資源。土地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農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源,也是農業生產的勞動對象。廣義的農業土地資源還包括陸地上可供生物生長的水域。我國土地麵積約有9萬平方公裏,占世界陸地麵積的十五分之一,占亞洲的四分之一。我國耕地麵積比重不大,目前耕地麵積15億畝左右。每人平均占有耕地麵積5畝,是世界人均耕地水平較低的國家之一(據1979年統計資料,世界人均耕地為畝。加拿大為28畝,美國和蘇聯均為12.9畝,法國為畝,印度為畝)。今後,隨著人口的繼續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

我國宜農荒地資源,據統計約有18億畝,可開墾為農田的不超過5億畝。這說明繼續擴大耕地的潛力有限。因此,必須十分珍惜我國的耕地資源,注意節約用地。目前,在農業用地方麵還存在著浪費現象,今後應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基本建設用地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要加強城市建設、交通建設用地的管理和規劃,充分利用耕地價值較低的荒坡、亂石崗等,保護耕地資源。

我國草地資源約53億畝,僅次於澳大利亞(即億畝)和蘇聯(印億畝),居世界第三位。草地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十個牧業省(自治區)共約43億畝,其中可利用的33億畝,南方草山、草坡約10億畝。由於我國大部分草地位於幹旱、半幹旱地區,產草量和載畜量較低,加上以前人為破壞較嚴重,故造成草地沙化、堿化、退化比較嚴重。今後要加強草原的管理和建設,為發展畜牧業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