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結論(3 / 3)

[8]胡適全集(第2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9]熊希齡先生遺稿,上海:上海書店,1998

[10]廣西日報新聞研究室 ,國際新聞社回憶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1]新華日報的回憶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12](中國現代自傳叢書第一輯)張玉法,張瑞德 ,龔德柏回憶錄(上),北京:龍文出版社,1989

[13]蔣麗萍,林偉平,民間的回聲:新民報創始人陳銘德鄧季惺傳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14]管翼賢 ,新聞學集成(第七輯),北京:中華新聞學院,1943

[15]中國新聞年鑒編輯委員會 ,中國新聞年鑒(1983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16]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 ,中國新聞年鑒(1985年),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

[17]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學會聯合會 ,中國新聞年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18]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學會聯合會 ,中國新聞年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19]中國新聞年鑒雜誌社 ,中國新聞年鑒 ,北京:中國新聞年鑒雜誌社,1994

[20]中國新聞年鑒雜誌社 ,中國新聞年鑒 ,北京:中國新聞年鑒雜誌社,1995

[21]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中國新聞年鑒,北京:中國新聞年鑒出版社,2000

[22]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 ,中國新聞年鑒 ,北京:中國新聞年鑒出版社,2002

[23]《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編輯委員會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6

[24]《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編輯委員會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0

[25]《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編輯委員會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6

[26]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研究資料》編輯部 ,新聞研究資料(第19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27]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研究資料》編輯部 ,新聞研究資料(第20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28]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研究資料》編輯部,新聞研究資料(總第30輯),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

[29]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研究資料》編輯部,新聞研究資料(總第40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三、主要參閱期刊

[1]重慶《新聞戰線》

[2]《中外月刊》

[3]《東方雜誌》

[4]《申報》

[5]Journalism Quarterly

[6]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四、主要參考論文

[1]陳斌,賈亦凡,2002年十大假新聞 ,新聞記者,2003(1)

[2]陳斌,賈亦凡,2001年十大假新聞 ,新聞記者,2002(1)

[3]喻國明等,中國報業:麵對結構性轉換———1994年全國報紙讀者調查分析報告 ,新聞與傳播研究,1995(3)

[4]鮑蘭 ,如何提高對農節目的可看性與可信度 ,電視研究,2003(2)

[5]卜衛 ,受眾的媒介觀念研究 ,新聞與傳播研究,1996(2)

[6]陳崇山 ,中國受眾研究之回顧》(上),當代傳播,2001(1)

[7]陳崇山 ,中國受眾研究之回顧》(下),當代傳播,2001(3)

[8]陳崇山 ,中國受眾研究之回顧》(中),當代傳播,2001(2)

[9]陳力丹 ,假新聞何以泛濫成災 ,新聞記者,2002(2)

[10]陳亞洲 ,輿論監督也要講公信力 ,報刊之友,2000(2)

[11]方德運 ,提高公信度增強競爭力 ,新聞愛好者,2002(6)

[12]韓煉 ,三大新聞傳媒發展趨勢淺議 ,當代傳播,1998(6)

[13]何運林 ,黨報規避軟新聞對公信力負麵影響的思考 ,新聞前哨,2001(3)

[14]胡衛東 ,電視廣告誤區種種 ,電視研究,1999(4)

[15]黃旦,嚴慧穎,從新聞史看新聞宣傳與新聞失實 ,新聞界,1998(3)

[16]黃旦 ,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大眾傳媒的基本走向 ,杭州大學學報,1995:25(3)

[17]黃曉芳 ,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 ,電視研究,1999(11)

[18]黃曉芳 ,媒介公信力與視聽率發行量 ,新聞記者,2000(2)

[19]季為民,張憲春,被“煙幕彈”遮住的新聞真實———解讀集團利益驅動下的假新聞悖論,新聞愛好者,2002(6)

[20]蔣莉 ,警惕“真事實假新聞”,新聞戰線,1996(7)

[21]靳一,中國大眾媒介公信力影響因素分析 ,國際新聞界,2006(9)

[22]李劍林 ,非常事件與媒體公信力 ,新聞前哨,2003(4)

[23]李良榮 ,中國新聞改革20年的三次跨越 ,新聞界,1998(6)

[24]李忠昌 ,試論大眾傳媒的公信力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25]廖聖清,李曉靜,張國良 ,中國大陸大眾傳媒公信力的實證研究 ,新聞大學,2005(1)

[26]劉強 ,新聞媒介信用論 ,當代傳播,2000(1)

[27]劉海貴 ,論精確性報道 ,新聞愛好者,2002(1)

[28]潘文群 ,假新聞:腐朽文化的產物———透視新聞媒體的虛假報道,新聞記者,2001(3)

[29]彭朝丞 ,新聞來源·可信度·吸引力 ,新聞戰線,1994(4)

[30]彭偉步 ,重塑媒介公信力 ,粵海風,2002(3)

[31]彭偉步 ,中美傳媒公信力比較 ,新聞記者,2002(7)

[32]屈淩雲 ,現實呼籲:用新聞立法懲處假新聞 ,新聞愛好者,2002(6)

[33]佘文斌 ,公信力———傳媒競爭的重要砝碼 ,新聞戰線,2002(5)

[34]石衛平 ,大眾傳媒與受眾的社會化 ,江蘇社會科學,2001(6)

[35]舒漢鋒 ,新聞報道失實的法律認定 ,現代傳播,1997(2)

[36]湯俊峰 ,新聞的局部失實不容忽視 ,新聞知識,1998(4)

[37]童兵 ,新聞傳播現實性要求的真實把握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0(1)

[38]托馬斯·J ,約翰遜,芭芭拉·K 。凱,譚辛鵬 ,互聯網與傳統媒介信息可信度的比較 ,國際新聞界,1999(5)

[39]張國良,廖聖清,上海市民接觸大眾媒介的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上海市民與媒介生態抽樣調查報告之一 ,新聞記者,2000(7)

[40]張國良等,中國傳媒“議題設置功能”現狀分析,新聞記者,2001(5)

[41]張亞華 ,關於電視新聞畫麵真實性的思考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4(3)

[42]何國平 ,論媒介公信力的生成與維係 ,新聞與傳播研究,2004(2)

[43]陳心安 ,媒體公信力的要素構成 ,新聞前哨,2004(5)

[44]張誌新 ,新聞媒體公信力解讀 ,新聞采編,2004(2)

[45]林炳堂 ,公信力:縣級媒體不容忽視的問題 ,聲屏世界,2004(2)

[46]孫靜 ,公信力:打造主流媒體之本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6)

[47]沈薈,金璐,西方傳媒公信力的研究視域 ,上海大學學報,2008:15(4)

[48]俞熙娜 ,增強媒體公信力:從我做起 ,新聞實踐,2004(5)

[49]周菁,劉家虹,重視並提升投資理財新聞的公信力 ,新聞前線,2004(1)

[50]楊玉華 ,增強網絡媒體公信力對策談 ,聲屏世界,2004(6)

[51]喻國明 ,大眾媒介公信力理論初探———鑒論我國大眾媒介公信力的現狀與問題(上),新聞與寫作,2005(1)

[52]喻國明 ,大眾媒介公信力理論初探———鑒論我國大眾媒介公信力的現狀與問題(下),新聞與寫作,2005(2)

[53]喻國明,張洪忠,中國廣播電視公信力評測報告 ,視聽界,2007(3)

[54]趙誌剛 ,提高網絡媒體的社會公信力 ,新聞前哨,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