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過二十來年的發展,到20世紀末,我國已經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這一時期,城市化建設成績顯著,鄧小平的以小城鎮和小城市發展為特點的城市化建設成績顯著,舉世矚目,我國城市化建設步入了快車道。在1984年,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老先生在對蘇南小城鎮發展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發表了《小城鎮大問題》一文,認為小城鎮的出現可以使城市和廣大農村之間布下相互交流的眾多“節點”,把城鄉有機銜接起來,並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角度,全麵係統地闡述了小城鎮是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村工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人口出路的一個大問題。王學仁認為,“小城鎮是城市與農村的連接體和中轉站”,“發展小城鎮,可以使城鄉之間形成一種優勢互補、雙向互動的經濟關係,實現城鎮與農村產業相互銜接、經濟有效融合的兩性互動和一體化發展,最終達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功效”。他總結小城鎮在協調城鄉發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①小城鎮是城鄉交流的平台。小城鎮的發展加強了城鄉之間的聯係,開啟了城鄉交融的大門。具體體現在:小城鎮是城鄉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匱乏已經成為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對農村的製約尤為突出,在廣大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和農產品市場信息體係建設滯後,農民無法全麵及時地得到市場信息,必然影響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節奏和農產品的銷售,小城鎮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協作能力相對較強,信息相對通暢,人才比較集中,是促進城鄉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②小城鎮是深入農村腹地,傳播城市文明和輻射農村經濟的橋頭堡。小城鎮向處於廣闊農村腹地的農民傳播了城市的思想觀念、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生活方式等,成為廣大農民接觸現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鎮的發展使許多農民的進城願望變成現實,率先進城的農民以自己撫育文明的生活體驗,向“後來者”展示著城市的魅力,為城市化做著無聲的宣傳。而且小城鎮的鄉鎮企業在資金方麵對農村的“反哺”作用,使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機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鎮涉農企業的發展有效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民收入。③小城鎮的快速發展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首先,城鎮是農村鄉鎮企業的最佳聚集地,這既可以解決“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侵占耕地、汙染環境等問題,又可以保持資源、環保、規模效益、公共設施等綜合優化理想效果,同時小城鎮也是未來變動升級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從農業現代化內涵看,小城鎮為農業環境現代化提供了空間環境,而空間環境是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的依托和載體,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其次,從農業產業方麵看,小城鎮發展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必要條件,小城鎮發展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吸引農業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遷移並逐步實現“農轉非”,這樣可以實現農村土地的合理流動和土地集中化、經營的規模化、管理科學化,從而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條件;第三,小城鎮發展為農民現代化,即農民知識化、智能化提供了現實條件和可能,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教育、文化、衛生、餐飲、娛樂、信息、保險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一方麵可為進入小城鎮的農民知識化提供各種方便條件,另一方麵也對農民實現非農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促使農民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改變及文化素質的提高,加快自身現代化步伐。④小城鎮有利於推動鄉鎮企業的二次創業。其作用表現為三個方麵:一是小城鎮建設,能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廣闊前景。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搞好小城鎮建設,一方麵,能促進與農產品相關的二、三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克服鄉鎮企業同城市大工業產業、產品同構,逐步實現產業、產品結構的合理化;另一方麵,通過產業化鏈條,使農業不斷向廣度、深度進軍,從而為龍頭企業的發展創造堅實的資源優勢,並通過小城鎮提供的多功能服務,使企業了解市場,立足小城鎮,不斷向大中城市滲透擴張,開拓市場,占領市場。二是發展小城鎮能啟動和開拓農村市場,從而直接為鄉鎮企業的發展開拓市場前景。三是吸引鄉鎮企業向城鎮轉移的集中,能夠有效地克服鄉鎮企業由於布局分散而帶來的信息不靈,交通不便以及生產成本高、資金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環境汙染嚴重等問題,從而增強鄉鎮企業的生存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⑤小城鎮建設和發展將在未來擴張經濟增長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麵起重要作用。通過小城鎮,一是可以調節各方,特別是農民的投資資金,在城鎮基礎、企業、住宅建設等方麵投資,擴大投資需求。按照以後10年進入城鎮4億人口計算,每人按照5萬元計,這樣前期每年平均有1萬億的投資需求,可形成全國總投資需求的1/3~1/4;其投資可以拉動建材、鋼材、機械製造與產業的生產。二是在小城鎮就業的人口多了,其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生活方式城鎮化,農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多了,農村中由於土地適度集中的規模經營,加上小城鎮的帶動,收入提高了,對目前城市中發生的供給過剩的消費斷層的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耐用消費品,形成旺盛和持久的消費需求。並且,國家為擴大農村需求而進行的電網改造投資也因人口在小城鎮集中而省得多,其線損、管理成本等也會下降。
正文 第30章 鄧小平城市化理論的科學內涵(5)(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