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發展大中城市,帶動城鎮化建設,加快城市化進程
對於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係列問題,江澤民及其領導集體高瞻遠矚,製定了一套與時俱進的新舉措,即加快大中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通過大中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為小城市發展提供必要的工業支持和科技支撐,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2000年的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指出:“在著重發展小城鎮的同時,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發揮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各類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綜合管理水平,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黨的十六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江澤民作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報告,提出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二○二○年力爭比二○○○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係。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係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同時,江澤民代表黨中央在十六大上做出“全麵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指示,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係,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壯大縣域經濟。開拓農村市場,搞活農產品流通,健全農產品市場體係。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建製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消除不利於城鎮化發展的體製和政策障礙,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的流動。”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在繼承鄧小平城市化理論基礎上,借鑒先進國家城市化建設經驗,根據我國改革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在黨的十六大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走中國特色城市化道路,加快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步伐。
加快城市化進程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是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根本動力。通過加快城市化進程,會擴大消費需求,帶動城市基礎設施等的投資需求,從戰略上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持久的強大的動力源泉。在我國廣大農民中,蘊涵巨大消費潛力,加快城市化進程,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民的消費觀念及消費習慣,逐步提高農民對通信、文化、教育等方麵的消費水平,如果農民仍大量滯留在農村,單純依靠開拓農村市場,是很難達到增加消費需求、增加國民經濟目的。加快城市化進程也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在要求。加快城市化,有利於充分發揮城鎮的整合功能、聚集功能和輻射功能,推動集約型資源的利用,城市可以從多方麵節約企業和個人成本,並提高其效益,加速工業化發展;此外,加速城市化進程,促進市場擴張,加速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可以為工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再者,加快城市化進程是統籌城鄉就業的必然要求。城市化與就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據估計我國城市化水平平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能夠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中來。我國城市中的第二、第三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就業潛力,必然成為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重要途徑。
在推動城市化的進程中,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作為指導,結合我國的國情,對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區進行分類指導,以信息化和市場化帶動城市化的高度發展。在江澤民中國特色城市化思想指導下,首先,加強和改進規劃工作。堅持從區域整體利益出發,編製好城市體係規劃。強化對區域發展的協調控製,解決好發展的戰略性、區域性、綜合性問題;妥善處理好區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關係,合理確定城市數量和布局,引導基礎設施合理布局,實現設施共建、資源共享、環境共保。並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資源配置及環境的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發展規模,做好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和詳細規劃的編製工作。堅持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既要確保城市建設用地,又要明確城市規劃對城市土地利用的管製作用。其次,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堅持走多元化、市場化建設城市的路子。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注意克服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城市建設隻靠政府投資的陳舊觀念,牢固樹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城市的觀念,以市場為導向,實行政企分開,引入競爭機製,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實行特許經營。無論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市政綜合養護,凡是可以進行市場化經營的,都應走多元化、市場化開發建設的路子。再次,強化城市管理,提高市民素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備,城市管理麵臨的新課題越來越多,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現代化的城市需要現代化的管理。加強城市文化建設,提高市民素質。除了提高市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外,還要不斷強化市民的道德素質教育,使廣大市民充分認識自己對城市應負的責任,爭當文明市民,成為建設美好城市家園、維護城市與區域良好生態環境的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