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進城市化建設,促進和諧社會建構
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已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農村與城市在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日益緊密的聯係,與此同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社會公共事業,在城市化進程中加以進一步的發展。城市化的飛速發展,迫切需要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消除城鄉差別,實現人人享有平等權利的和諧的社會環境。2006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全麵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就關係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社會保障以及戶籍製度改革等一係列的社會事業作了全麵的部署。
1.教育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是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農村教育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速城市化進程。農村教育城市化,主要是指通過調整農村學校布局,減少村辦中小學,擴大農村鎮所在地中小學的規模和改善其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揮學校的規模效益。隨著我國城鄉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了步伐,一方麵,城鎮戶籍製度的改革,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村人口向城市的逐步遷移,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把子女送往城市接受教育。另一方麵,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有效實施,農村學校的學生呈遞減趨勢,有許多地區的農村學校的學生人數隻有幾十人,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麵對這些不利局麵,需要調整農村學校的布局,合理撤並現有村辦中小學校,使它們逐步向城鎮彙集,形成農村教育的城市化格局。2004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央財政和國債資金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主要用於補助中西部農村教師工資發放、中小學危房改造、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許多城市開始實行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的辦法,努力使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能夠上學。”合理調整教育結構,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對教育製度進行可行性的變革等舉措,為構建和諧社會贏得一個公平、和諧的教育環境。
在農村教育城市化過程當中,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關注基礎教育,注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5年3月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中,教育部強調把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擺上重要位置,不斷促進教育的公平。教育部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幹意見》,著手解決義務教育階段的嚴重問題。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有效遏製區域、城鄉、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中央政府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支持力度,溫家寶總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從今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並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教育均衡化取得很大成效,如安徽省銅陵市,他們通過均衡教育資源,優先扶持和改造弱校,對校長和教師實行輪換製,對優質高中的入學指標平均分配等措施,使銅陵市成為可能是全國唯一的一所沒有擇校的城市。為進一步促進教育全麵發展,2006年10月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全麵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在農村並逐步在城市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全麵落實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方針。2007年10月的十七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方針,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規範教育收費,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製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我國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問題較嚴重,在2001年新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隻占18.6%。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職業培訓,從製度入手對職業培訓作了嚴格的要求,維護務工人員享有職業培訓和接受教育的機會。農業部根據現階段農民工素質亟待提高的問題,對2003~2010年的全國農民工培訓作了總體的規劃,按照“政府扶持,齊抓共管;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合資源,創新體製;按需施教,注重實效”的原則,逐步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加大宣傳和引導力度,營造重視農民工培訓的良好社會環境。製定有效的農民工培訓激勵政策,鼓勵農民工主動參加培訓,鼓勵用人單位主動組織農民工參加培訓,鼓勵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開展農民工培訓。加大培訓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多元投資的投入機製。完善就業準入製度,加強監督檢查力度,逐步形成“先培訓後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製度。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城鄉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努力使勞動者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十七大報告中也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堅持教育公益性質,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