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鄧小平城市化理論在四川的實踐(一)(1)(1 / 3)

四川是中國曆史上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典型的農業大省,自然資源豐富但地理條件險惡,交通蔽塞,加之近現代工業文明和工業城市發展緩慢,對外經濟貿易極為困難。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四川的城市化發展相當緩慢,較於我國城市化平均水平而言,是城市化率較低的一個省份。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城市化戰略的推進,四川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城市化進程加快,成為城市化行列中的後起之秀。

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巴蜀大地有著極深的情結。他出生於四川廣安,在那裏度過了童年和少年;五四運動之際,他在重慶就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1935年他作為中央秘書長與中央紅軍長征經過四川,翻雪山、過草地,曆經艱難;1949年他與劉伯承、賀龍統領大軍,解放了川康雲貴;隨之他主政新中國的大西南,指揮進軍西藏,興修新中國首條鐵路——成渝路,直到1952年7月才離川進京。新中國成立之後,鄧小平九次回川視察,在巴山蜀水間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凝結著濃濃的鄉情。鄧小平的城市化理論在四川得到了深入貫徹,從“三步走”戰略到“南方講話”,這一係列融入了鄧小平同誌城市化思想的精髓都在四川的城市化建設中得到了實踐,並促進了四川城市化的新發展。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全國,四川用鐵證記錄著這一筆厚重的曆史,也激勵自己繼續昂首闊步。

第一節四川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狀況

一、四川省情況概述

1.地理與地形

四川簡稱川或蜀,是我國的一個內陸大省。四川省地處我國西南部的長江上遊,青藏高原東緣,雲貴高原北側,界於北緯2603~3419,東經9721~11012之間,東鄰湖北、湖南,南連貴州、雲南,西依西藏,北靠青海、甘肅、陝西。東西綿延1200多公裏,南北最寬為900多公裏,麵積57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麵積的5.94%,在我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青海,居第五位。省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120個縣、4個自治縣及43個市轄區。省會是成都市。

四川位於我國大陸地勢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階梯長江中下遊平原的過渡帶,高低懸殊,西高東低的特點特別明顯。以西為高原山,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川西貢嘎山海拔7556米,為省內第一高峰;經東為四川盆地,由海拔750米以下的盆地底部和2000米左右的盆周山地組成。

四川省地貌類型複雜,山地分布麵積最廣。全省各種地貌類型占全省總麵積為:平原7.85%,台地1.57%,淺丘5.35%,深丘4.59%,低山15.15%,低中山15.54%,中山20.66%,高山22.22%,極高山1.81%,高平原(高原)3.83%,另有水麵及冰雪麵積0.82%。山地總麵積占73.89%。

2.自然資源

(1)河流眾多,水能資源豐富。四川有河流1400多條,流域麵積在500平方公裏以上的有343條,蘊藏了豐富的水資源和巨大的水能資源。省內河流年徑流量約2600億立方米,居全國之冠。主要河流多流經峽穀,洶湧湍急,形成優質能源。全省水能蘊藏量占全國的1/5,其中技術開發1.03億千瓦,居全國首位。特別是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約占全省水力資源的3/4,可建1萬千瓦以上的水電站的站址有200多處,百萬千瓦以上水電站的站址有20多處。

四川的地下熱水資源也非常豐富,全省已發現溫泉(群)354處,地下熱水鑽孔114個。在眾多的溫泉中,水溫90°C以上的沸泉群1處,60℃~90℃的高溫泉40處,40℃~60℃的中溫泉134處,水溫25℃~40℃的低溫泉119處。四川的地下熱水及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有著廣闊的前景。

四川屬於長江水係。長江橫貫全省,宜賓以上稱金沙江,宜賓至合江縣河段又名川江或蜀江。川江河段長293公裏,出川斷麵控製流域麵積65萬平方公裏,多年平均經流量2693億立方米。川江北岸支流多而長,有著名的岷江和沱江。南岸河流少而短,呈極不對稱的向心狀水係。

四川的天然湖泊雖有1000多個,但水域麵積多不大,一般都在1平方公裏以下。其中較大者有瀘沽湖,位於四川鹽源縣與雲南寧蒗縣之間,麵積72平方公裏。湖麵海拔2700米,是高原上的一個斷陷湖。邛海,古名邛池,位於西昌市東南5公裏,水域麵積31平方公裏,最深處34米,是四川最大的湖泊,湖麵海拔1510米。馬湖,又名龍湖,位於雷波縣東北約25公裏的黃琅區,湖麵海拔1100米,麵積約7平方公裏,最大水深160米,蓄水3億立方米,是一個地震湖泊。新路海,位於甘孜州雀兒山東南麓,海拔4118米,為冰蝕湖,也是四川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南北長約3公裏,東西寬1公裏。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