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江澤民同誌1995年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後的局麵。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眾所周知,大學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功能。在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大學是科技工作的前沿陣地,是科學技術的策源地,是我國自主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蓬勃發展的引擎所在。

要發揮大學的科研功能,增強大學的自主創新能力,就要不斷創新科研體製和機製,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跨入新世紀,我校積極探索和大膽創新科研體製和機製、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大科技獎勵力度,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不斷激發,高顯示度科技成果大量湧現。圍繞如何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我校創造性地提出了“傳統院係+研究院+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一校三體”的辦學體製,構建了以“國家急需的軍事電子研究、各類國家基金為主體的基礎研究、與企業產學研合作的應用技術研究”“三足鼎立”的科研架構,為我校的科技工作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動力。同時,我校的科研活動為適應科研任務新的新變化和新要求,組建一批多科性綜合交叉滲透的聯合攻堅科研團隊,承接大任務、大項目、重大課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科研團隊已經成為我校科研的主力軍。

我校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區別於一般大學的本質特征是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因此,我校要真正實現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轉型,關鍵在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科研團隊是提升大學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大學科研能力的主要支撐和晴雨表,對培育大學科研核心競爭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我校通過凝練科研方向,組建科研團隊,培育高水平人才,活躍了整個學校的科研氛圍、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鑄就了富有特色的科研領域,加快了我校創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進程。

得益於科研體製和機製創新,我校科研團隊迅速成長壯大。2007年,以張懷武、李言榮、蔣亞東等教授為骨幹的科研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資助,這是我校曆史上首次獲得此項資助,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在西部地區資助的唯一一個創新研究群體。同時還獲得教育部的2個創新團隊和1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這足以表明,我校的科研團隊建設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集腋成裘,個人之力彙聚起來成就團隊之功。聚沙成塔,眾多團隊形成合力助推學校快速發展。我校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澆灌科學之花,使我校在建設“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步。

編者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