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2 / 3)

用關愛吸引朋友

人格優美、性情溫和的人,往往到處能得他人的歡迎,也能處處得到他人的扶助。對任何人,如果能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關愛與友善,他自身的吸引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大增。

有些年輕人,胸中有著這樣的熱望:“我真希望能吸引一些朋友,我真希望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為人所樂於親近的人。”隻是因為他們自己生性孤僻,缺少吸引朋友的磁力,故沒有多少人願意和這樣的人交友往來,使這些人失掉了生活上的很多樂趣,這樣,他們的熱望也最終無從實現。

如果你能處處表現出愛人與和善的精神,樂於助人,那麼就能使自己猶如磁石一般,吸引眾多的朋友。有些商人雖然沒有雄厚的資本,卻能吸引很多顧客,他們的事業與那些資本雄厚但缺少吸引力的相比,進展必定更為顯著。而一個隻肯為自己打算的人,到處會受人鄙夷。

慷慨與寬宏大量,也是獲得朋友的要素。一個寬容大度的慷慨者,常能贏得人心。

在社交上,還應說他人愛聽的話,在談話和做事的過程中,要發揚他人的長處,而不去暴露他人的短處。那種習慣於輕視他人,喜歡尋找他人缺點的人,是不可信賴的人,也不值得交結。

輕視與嫉妒他人是一個人心胸狹窄、思想不健全的表現,也是一個人思想淺薄與狹隘的表現,這種人非但不能認識他人的長處,更不能發現自己的短處。而有著健全的思想、對人寬宏大量的人,不但能夠認識他人的長處,更能發現自己的短處並加以改正。

吸引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使自己對他的事情很關心、很感興趣。但不要過於做作,你必須真誠地對別人關心。

好多人之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為他們的心靈與外界是隔絕的,他們專注於自己。與外界隔絕,久而久之,足以使自己陷於孤獨的境地。

青年才俊小李具有很大的才能,又是個勤勉努力的人。每天工作完畢後,他也喜歡混在同伴中尋快樂,但幾乎人人都不歡迎他,即使他參加一個公眾集會,人人見了他都退避三舍。所以,當別人寒暄談笑、其樂融融之時,他一個人獨處在屋中的一個角落。

這個人之所以不受歡迎,在他自己看來乃是一個謎。但他絕未想到,他不受歡迎最關鍵的原因乃在於他的自私心理,自私才是他不能贏得人心的主要障礙。交往活動中,他要麼隻顧自己的樂趣,給人以難堪;要麼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自身或自己的業務上。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遠之。

一個人如果隻顧自己,隻為自己打算,那麼就沒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會使別人對他感到厭惡,就沒有一個人喜歡與他結交往來。

如果一個人真正對他人感興趣,便有吸引他人的力量。而且對他人吸引力的大小,與對他人所感興趣的程度成正比。怎樣才能對他人感興趣呢?主要是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能夠推己及人,給他人以深切的關心。

其實,人生最大的目標,並不應該在於謀生掙錢,而是要把我們內在的力量、我們的美德發揚出來。這樣,我們就自然會具有吸引他人的力量。

一個人要真正吸引他人,應該具有種種良好的德行,自私、卑鄙、嫉妒都不能贏得人心。

窮苦的青年學生們剛剛跨入社會的時候,往往容易羨慕那些家資萬貫、無須為生計發愁的富家子弟。其實,那些富家子弟沒有什麼值得羨慕。隻要你在自己身上培養磁石般的吸引力,便必定能夠立身於社會,這種卓越品性所具有的力量,遠遠超過金錢的力量!

廣播仁愛定會有回報

我們要求自己健全人格,希望自己成為某種有思想的人,所以我們加強自身修養,經常做些好事,對別人施以仁愛。這樣做可以提高自我意識,認識自己善良的品質,並肯定自我價值。

我們為他人做好事的行為本質上是很好的,但是要記住:我們隻是為了通過自己善良的行動為他人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有恩於你”。實際上,你做好事的同時,你善良的本性已經使你感覺愉快——你仁愛的意義即在於此,所以千萬別圖回報。

許多人在為他人辦事、行方便的時候,總會順便告訴對方自己對別人也很好,心裏悄悄地企盼著對方對自己有所肯定,因此當你在找人辦事的時候,就要找準對方的心理定位,讓對方覺得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有極大的幫助,這樣你所求之事才會順利完成。

湯姆是美國一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因一念之差,他投資的股票幾乎虧盡,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收到一封信。信是一家公司總裁寫的:願意將公司30 %的股權轉讓給他,並聘他為公司和其他兩家分公司的終身法人代理。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找上門去,總裁是個40開外的波蘭裔中年人。“還記得我嗎?”總裁問。湯姆搖搖頭。總裁微微一笑,從碩大的辦公桌的抽屜裏拿出一張皺巴巴的

5塊錢彙票,上麵夾著的名片,印著湯姆律師的地址、電話。湯姆實在想不起還有這麼一樁事情。

“10年前,在移民局……”總裁開口了,“我在排隊辦工卡,排到我時,移民局已經快關門了。當時,我還少5美元申請費。如果那天我拿不工卡,雇主就會另雇他人了。正在我發愁的時候,是你從身後遞了s美元上來,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錢還給你,你就給了我這張名片。”

“後來呢?”湯姆漸漸回憶起來,但是仍將信將疑地問。

“後來我就在這家公司工作,我有錢之後,第一件事就想把這張彙票寄出,但是一直沒有這樣做。因為我單槍匹馬來美國闖天下,經曆了許多冷遇和磨難。這5塊錢改變了我人生的態度,也改變了我的命運。所以,我得好好報答你,我不能隨隨便便就寄出這張5塊錢的彙票,因為這5塊錢不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了。”

故事中的湯姆以5塊錢買的原始股票,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隻要我們試著去幫助那些暫時不得勢的朋友,也會獲得豐厚的回報的。不要疏遠落魄的朋友,世事滄桑,複雜多變,起起伏伏,實難預料。昨天的權貴,今天可能成為平民,巨富大款,一夜之間也可能一貧如洗……

既然要付出,就單純地付出,不要圖回報,這就是為什麼要提倡“悄悄地為他人做點好事”。別人的感激與表揚並不是你最需要的,你真正得到的有意義的回報是你無私奉獻的熱情,隻要你有了這種熱情,你的生活就更加美好、更加愜意起來。所以,下次你為別人做好事的時候,不要聲張,你的心情坦蕩了,你就能體會到奉獻的樂趣。這是一種跟你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處事方式,它不僅會帶給你快樂,而且做起來也是輕而易舉。

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我們是有意或是無意的,我們總是想從別人那裏得到點什麼,尤其是當我們為別人做了點什麼的時候。比方說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住在同一間寢室的人常說“既然我打掃了洗手間,那麼她就應該將廚房清理一下”;或是鄰居之間“我上周幫他們家照顧了一下午孩子,這次總該他們幫我了吧”。而每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都認為我們所付出的已遠遠超過所得到的回報。

實際上,一個真正有智慧、內心充滿平和寧靜的人,每當他為別人製造方便的時候,他往往隻想到要去做,而做了之後他就更會感到靈魂中的快樂。正如同適當地做一些運動可以使人身心都得到放鬆一樣,你所做的這些愛心行動也可以使你在情感上得到同等程度的愉悅,你感覺上的回報就是你意識到你做了這些“小小的”好事。

如果你感到替別人做了什麼而得不到任何回報,那麼導致你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隱藏在你內心的互惠主義,它幹擾你內心的平靜,它使你老是在想:我想要什麼,我需要什麼,我應當去索取什麼。如果行善事而有所圖,也許好事會變成壞事。

有一位美國青年,曾從深井中救出一個小女孩,得到女孩父母的深深感激和眾人的欽佩。不幸的是,從此以後,他無論走到哪裏都希望人們知道他的這一善行。隨著歲月流逝,人們漸漸淡忘了,他卻念念不忘,越來越無法忍受人們如此對待他這樣一個救人英雄,最後不得不選擇了自殺。

維吾爾族傳說中最聰明的人——阿凡提曾經說過:人家對你做的好事,你要永遠記住;你對人家做的好事,你要立即忘記。這位美國青年若能領會到阿凡提的各言,這個悲劇或許就能避免。

在你的生活中試著真心真意地去幫助別人,別讓你自己有意無意就想著“我將得到什麼樣的回報”,你最好漸漸地摒棄這種想法。當這一切完全發自你的意願時,你一定可以體會到幫助他人而不在乎你所幫的人會給你什麼樣的報答,隻是真心實意地去做你所能做到的,將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你就會感到這一切對於你心靈的回報——一種和平、寧靜、溫暖的感覺。

在一個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位老人的汽車在郊區的道路上拋錨了。很久,才有一輛車經過,開車的男子二話沒說便下車幫忙。

過了一會兒,車修好了,老人堅持要付些錢作為報酬。

男子擺擺手謝絕了他的好意,並溫和地說:“老人家,您不需要給我什麼錢,我這麼做隻是為了助人為樂。”

見老人一再堅持,男人說:“感謝您韻深情厚誼,但我想還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錢,您不妨把錢給比我更需要的人。”然後,他們便各自上路了。

老人又冷又餓,便來到了一家拉麵館。一位身懷六甲的女招待立刻為他送上一碗熱騰騰的拉麵,關切地問道:“先生,歡迎您光臨,為什麼這麼晚了你還在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