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會一個互利的時代,你認識多少人,已經不是成功的前提,多少人認識你,才是暢行天下的保證。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識到了人脈資源對自己事業成功的重要性。人脈是值得一生經營的財富,獲得人脈最寶貴的一條途徑就是善於交際,廣結善緣。所謂“廣結善緣”,就是和他人建立融洽的關係和良好的溝通。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愉悅,也為了大家的生命快樂。
看破別說破,可以做朋友
世間的許多事情你可看破,但不可說破,說破了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有的時候朦朧的感覺是最美妙的,揭去了那層薄紗,一切都赤裸裸地呈現在你麵前,你會覺得很寡味,甚至有種難以名狀的惡心。
2010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台灣的魔術師劉謙表演了幾個近體魔術,讓人們近距離,甚至零距離領略魔術的魅力與神秘。在那個萬家團圓的時候,人們應該感謝魔術師給大家帶來的歡樂與享受。
但不久,在網上就接連爆出了所謂劉謙表演的穿幫鏡頭,還有好事者甚至說看出了劉謙的手法,予以揭露等。於是議論紛紛,仿佛他比劉謙還要高明,因為他看出了高手的所謂“破綻”。可以想象得出這位自以為看破劉謙手法的人那種自鳴得意的神態,以及傲視一切的眼神。
雖然所有的人都知道魔術不是真的,魔術師是人,他並沒有超自然的能力。但魔術師仍能用他驚人的速度以及用一些遮入耳目,轉移人們注意力的手法和巧妙的道具,給人們帶來一種亦真亦幻,真假難辨的景象,從而讓人們體驗出魔術的魅力與神秘感,獲得了身心的滿足感,藝術的享受。所以人們在欣賞的時候,寧願相信它是真的,也不願意被人打破他們進入的美妙的玄幻世界。
有位名人曾回憶到:
小時候也經常看走街串巷,類似於“走江湖”的人表演的魔術。那表演的手法自然很粗糙,於是漏洞百出,有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他空手抓東西,卻分明從身上的兜子裏快速地取出拿在了手裏。明眼人是很容易看出的。但即使看出了,我們也信以為真,覺得魔術師有神奇的能力,可以變出任何想要的東西,心甘情願地被他騙一回,享受一回。村裏的一個老者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走江湖的不易,說破了人家的機關就等於砸了人家的飯碗,是缺德”。因此,即使再拙劣的表演,我們也報以掌聲,送以鼓勵,而且把身上的零錢一分、五分、一毛地扔到那個白圈子裏。而那江湖人則雙手抱拳,四處作揖謝恩。
其實,那個老者所說的應該是看魔術的與表演魔術的人之間共同遵守的一種“潛規則”:表演的要盡其所能,為觀眾帶來藝術享受;觀看的人要尊重表演者,可看破,但切不能說破。你說破了,表演的人覺得沒意思,觀看的人也覺得沒意思;你在大家的眼裏,也就是“沒意思”的人了。這如同“觀棋不語真君子”是一個道理。看棋的人,即使你棋藝再高超,哪怕身懷絕技,也要不露聲色,靜觀其變,暗自思忖。若你覺得自己不含糊,總認為別人是臭棋簍子,任意發言,隨口支招,那定會招致別人的怨恨,是非常討厭的行為;嚴重的,人家還會跟你翻臉,甚至於大動幹戈,鬧個不歡而散。所以,觀棋的最高境界也是可看破,但千萬不可說破。
這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見的,能做到這點的人,別人便覺得你是很含蓄優雅,很有修養的人,處處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有些事情許多人明明已經看破了,但卻從來不曾說破。萬一說破了,那美麗的光環立刻消失,神秘的色彩頓然全無。因此,人們寧願保留幾分遐想,保留一些空間,保留些許遺憾。“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啊!
那些多嘴多舌,以為事事就他明白,處處數他伶俐,時時顯擺自己,哪兒哪兒都要露一“小手兒”的人,大家便會覺得很討厭,很無聊,很煩人,很容易招致天怒人怨。
對此,一位網友寫道:
記得小的時候聽評書,聽了上回,就老是惦記著下回,自己琢磨下回哪個英雄該出場,該會有怎樣精彩的場麵,該出現多麼精彩的情節。於是,在沒有聽到下回評書之前,就在自己的腦子裏勾勒了一幅很動人的情景畫麵,而且有種百爪撓心的迫不及待的感覺,恨不能早些聽到下回評書知道到底是怎麼樣的情況。
但總是有些以前聽過這段評書的人,便“狗掀門簾——露尖嘴兒”,把下回評書裏的情節一股腦地說出來,顯示他比別人高一頭,強一塊,想博得別人的羨慕與感謝。但我們所有的人都不領情,用很損的言語奚落他,取笑他,甚至辱罵他:“河邊青草少,不缺你這頭多嘴驢!”總覺得這樣的人太可惡了,太討厭了,自己好端端的心情,卻無端地別他給攪了,實在無趣得很。再聽評書的時候,心情自然差了很多。
所以,請管好你的嘴,你的智商或許的確比別人高些,你的腦子或許的確比別人靈光,你的眼神或許的確比別人機敏,但你可看破,千萬不能說破。給別人留一點遐想的空間,讓他們在自己想象的空間裏自由地翱翔;也給自己的個升華的機會,給自己留個含蓄睿智的好名聲。
感情投資需要日積月累
在商場上,人們各自都為自己的利益,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結果“緣”就會由合作轉為對立,人情變成了敵意。
這在商場上也屢見不鮮。相互最仇視的對手,往往起初是最親密的夥伴。反目成仇的原因,恐怕誰也說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責和怨恨。
為什麼走到這一步?往往是忽略了“感情投資”的結果。
很多年輕人都有這種毛病,一旦和自己的朋友關係好了,就不再覺得自己有責任去維護了,往往會忽略雙方關係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例如該說的話不說,該解釋的情況不解釋,總認為“反正我們關係好,解釋不解釋無所謂”,結果日積月累,形成難以化解的問題。
而更不好的是人們關係親密之後,總是對另一方要求越來越高,總以為別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稍有不周或照顧不到,就有怨言。由此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最後損害雙方的關係。
可見“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從生意場到日常交往,都應該處處留心,善待每一個關係夥伴,而且要從小處細處著眼,落在實處。
生意場上的“感情投資”,說簡單點,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層相知和溝通,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分關心,多一分相助,即使遇到不順利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這就是所謂“生意不成情義在”。這種情況往往有多種表現。一種是自然形成的。你在生意場上遇到了相互比較投緣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緣”。有緣自然有情,關係好的時候,互相付出自然不在話下。問題在於如何保護和持續這種關係,繼續愛護它、增進它,使其天長地久。
人人都難逃脫一個“情”字。盡管有人感歎當今社會“認錢不認人”,但是“人情生意”從未間斷過。人既然能夠為情而死,那麼為情而做生意又有何不可?
其實,即使有“緣”,彼此能夠一拍即合,要保持長期的相互信任、互相關照的關係也不那麼容易,仍然需要不斷進行“感情投資”。
正如前麵所言,“感情投資”也可以看做是在感情的賬戶上儲蓄。這樣就會贏得對方的信任,那麼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種信任,你即便犯有什麼過錯,也容易得到別人的諒解;你即便沒把話說清楚,有點小脾氣,對方也能理解。
所以,我們強調請求別人的支持和幫助,應該自信主動。坦誠大方地提出,盡管有許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樂於助人,關心他人,不斷增加感情賬戶上的儲蓄。
如果說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人際關係有什麼訣竅的話,那麼這是唯一的和可靠的訣竅。
反之,不肯增加儲蓄而隻想大筆支取的人是無人理會的,你毫無儲蓄,到需要用錢時,也就必然無錢可用,隻有欠債了。但欠債總是要還的,到頭來還是要儲蓄。這就是社會與人生的大海上平等互利、收支平衡的燈塔。
互助互利不僅指物質利益,而且還有精神利益。作為被求助的一方不一定非要你給他什麼幫助和好處不可,而且人際交往的互利互惠也不同於做買賣那樣必須是等價交換,立刻兌現。但作為求助者最好能讓對方了解助人也會助己。
自己樂於助人,多主動幫助別人,會不斷增加感情賬戶上的儲蓄。如上所述,求人與被人求,是一筆人情賬。盡管是人情賬,無法精確地計算,但是也應當心中有數。
在求對方辦事時,對方並不情願為你白忙活,他希望你也能幫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辦事之前,你得先為他辦成,如果你了解對方這種心理,主動滿足他的欲望,他就會很痛快地幫助你。
有時對方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你就要讓對方精神上得到滿足,表現出對對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斷地誇獎對方的能力。
如果你與對方關係很密切,求他幫忙時,他會提出條件來,那你也要多為對方考慮,盡量多為對方解決一些困難。不論關係多密切,你總求人家,而沒有回報,時間久了也就不行了。
如果你求別人幫助的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那對方也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對方什麼都得不到,而你卻名利雙收,對方就會在心理上失衡。現在的人對口頭許諾不感興趣,所以,你最好要提前滿足對方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如果你不能履約,以後再求對方就難了。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有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負麵的後果,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就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