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個世紀之前的一天,在遼闊美麗的蒙古草原上,一場特殊的賽馬正在進行。比賽開始後,十幾匹賽馬剛離開起跑線,便磨磨蹭蹭地向前移動,有的甚至原地踏步。剽悍的騎士們身體後傾,拚命將馬韁繩向後攬,誰也不希望自己的馬超過別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成吉思汗的父親統治的索兒隻斤部落打了一個勝仗,奪回了大片領地和許多牲口。為了慶祝勝利,他特意安排了一場賽馬,但優勝的標準卻不同往常——最後到終點的馬才能得獎。所以出現了這種情景。

騎士們你慢我慢大家慢,過了好一陣,賽馬跑得遠的隻行進了十分之一的路程,近的則連馬尾巴都還在起跑線上。滑稽的是,由於這個騎士把韁繩攬得死死的,竟使賽馬的後半個身子又退到起跑線外。

眼看夕陽不等人,賽馬又難以結束,大家都有點耐不住了。成吉思汗的父親也後悔自己不該別出心裁搞這種賽馬,但話已出口,金口難收。

怎樣盡快結束這場僵局呢?成吉思汗的父親略一思忖,便令人傳下諭旨:“誰有辦法盡快結束比賽將給予重賞,但是,不能改變原定的優勝條件,跑得慢的還是獲勝。”

眾人絞盡腦汁,仍想不出一個萬全之策。這時,年僅12歲的成吉思汗跑到那些原地徘徊的賽馬前,對每一個騎士進行了一番新的安排,然後重新發出了號令。隻見騎士們一改剛才拖遝的狀況,爭先恐後地縱馬向終點跑去。那個原來半個馬身在起跑線外的騎士還第一個衝到了終點。比賽在瞬息之間結束了,可跑得最慢的馬依然獲得了優勝。

原來,成吉思汗對賽馬作了重新安排,他讓騎手們相互掉換賽馬。因為比賽的勝負隻以馬計,而不以騎手計。這樣一來,就打破了眾騎士躑躅不前的僵局。每個騎手都駕馭著別人的馬飛快跑向終點,以保證使自己的馬落在最後。

點評:

成吉思汗是怎樣讓比“慢”變成比“快”的?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逆向思維、換位思維常常將複雜的難題變得簡單。

“人”之可貴在於創造性的思維。——華羅庚

智慧就是能迅速看出事物的本來麵目。——[美]桑塔亞納

任何天才都是不可解釋的。一位雕刻家從一塊雲石中看出隱藏於其中的丘比特並把他帶到世上來。——[俄]普希金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古羅馬]菲得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