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聖經變“勝經”(1 / 1)

1918年2月14日,英國第60師奉阿侖比將軍的命令進攻傑裏闊,要把土耳其人趕出約旦。為了準備主力攻擊,他們必須先攻下一個叫做密抹的小村。這個小村位於進攻路線中一座很高的石頭山頂上。一旅兵力負責猛攻這座小山,企圖從正麵攻下頑強的土耳其軍隊所固守的密抹村。

當在報告中提起“密抹”這個名字的時候,一個少校覺得這個名字很熟悉。最後他想起來了。這個名字曾經在《聖經》上出現過。於是少校回到他的帳篷裏,在燭光下翻閱聖經,去尋找有關“密抹”模糊印象的參考材料。他在《撒母耳記上》的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裏找到了“密抹”這個名字。

少校讀了約拿單怎樣從隘口往上爬,一直到他和替他持兵器的人都爬到了一個很高的地方。睡夢中的非利士人醒來了,他們以為自己已陷入掃羅軍隊的包圍,便在混亂中奔逃。掃羅接著指揮全軍總攻。根據《聖經》的說法,這是他對非利士人的第一次勝利。

這位少校叫醒了他的旅長,並把《聖經》中這一段拿給他看。他說:“這條小路,這些石頭隘口和一片平地或許依然存在,為什麼我們不去試著像約拿單那樣幹一場呢?”他的旅長表示同意。偵察隊被派出去重新調查這片古老的地方。他們發現在月光之下,那條小路和在密抹頂上的一小片高地仍如《聖經》上所形容的那樣。

於是,他們立刻改變了先前的攻擊計劃。旅長隻派了一連人,代替一整旅兵力去攻打睡在密抹的土耳其人。這一連英軍一路上悄悄地消滅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土軍哨兵,在天亮之前順利地到達《聖經》上所指的高地。土耳其人從夢中驚醒,就像從前的非利士人那樣,以為自己陷入包圍,大群人四散逃跑了。

這個年輕的英國少校名叫維文·吉爾伯特。他借助聖經上的知識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勝利。事後他講:“我們那天晚上在密抹把土耳其人都殲滅了。掃羅和約拿單的戰術在幾千年後被一支英國軍隊勝利地采用了一次。”

點評:

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戰場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是知識、智慧、膽量和計謀相結合的產物。麵對作戰計劃,維文·吉爾伯特少校是如何展開聯想並求證的?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1.許多事情的成功得益於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2.曆史往往會重演。

3.將書本知識用活,可以出奇製勝。

4.成功的聯想,就是將儲備的知識點與要解決的問題聯係起來。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沫若

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英]培根

曆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德]馬克思

成為智者的關鍵不是讀多少書、學習多少知識,而是學習內容同學習目標相符合,以及你學習時是否全神貫注、是否遵循了把書本知識運用到現實中去的規律。

——[英]塞繆爾·斯邁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