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戰爭時期,美國的軍規很嚴,玩紙牌也要受重罰。

一天,一個士兵在玩紙牌時正好碰見中士。中士本來就對他懷有私憤,於是當場把他抓了起來,帶到了上校的麵前。上校問士兵是否要作申辯,於是士兵就講述起來。

士兵說他出身於基督教家庭,自幼受到父母的指教和教會學校的熏陶,精通《聖經》和其中的故事。可是當了兵,軍餉少得可憐,買不起《聖經》。最後他隻好借錢買了一盒紙牌以代替《聖經》。

士兵掏出紙牌開始解釋:“當我拿到一張A,就會想起萬能的上帝;如果見到一張2,想到的是上帝和他的兒子耶穌;如果是3,就代表聖文、聖子和聖靈;看到4,就記起馬太、馬爾克、路克和約翰四位福音布道者;5則分別代表那五個聰明的少女和五個愚蠢的姑娘;6意味著上帝創造世界隻用了六天;7告訴人們第七天應為禮拜日;8代表逃脫了大洪水的八口之家:諾亞、他的妻子、三個兒子和兒媳;9使人想起救世主給九個麻風病人治病的故事;10裏麵包含著《聖經》的十誡。此外,牌中的女皇Q代表西芭,她來自地角天涯,前來聽取所羅門的智言;而老K則是天國大帝的象征。”

“那你又如何解釋傑克呢?”上校問道。

“噢,傑克以前代表猶大。不過現在看見它,就使我想起那個抓我的中士。”士兵回答。

他接著又說:“紙牌還能用作日曆。我數過每張牌上的花點,加起來恰好等於一年365天。而帶畫的十二張牌每張正好代表一個月。我還計算過,一盒牌共可壘十三個墩,這提醒我不要忘記保衛合眾國十三個州的責任。”

上校聽後非常感動,釋放了士兵。

點評:

你認為玩牌的士兵是靠貧嘴狡辯逃脫了上校的處罰嗎?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1.要想“玩得轉”,須有真功夫。

2.隻有牢固地積累知識,用起來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

知識是抵禦一切災禍的盾牌。——[波斯]魯達基

口拙者也能指控,辯解卻必須有好口才。——[英]霍布斯

我們遇事不要一成不變,隨機應變往往可以躲過大風險。——[古希臘]伊索

聰明人隨機應變,笨蛋則堅持愚行。——[英]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