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禪師不精禪道,心中無數,於是幹脆閉口不語,人們戲稱他為“不語禪師”。如果有人前來問法,“不語禪師”全靠兩個侍從僧人代答。
有一天,一個遊方僧人來向“不語禪師”問證佛法。這時,兩個侍從僧人正好外出,“不語禪師”立刻手足無措、如坐針氈。
遊方僧人詢問“什麼是佛”,禪師一臉茫然,隻好左右搖頭;僧人又詢問“什麼是法”,禪師又急得頭一仰一低,不知道怎樣回答;僧人再詢問“什麼是僧”,禪師急得沒有辦法,幹脆閉目不睬;僧人最後問“什麼叫修法之道”,禪師急得一臉大汗,用手把汗一抹,甩手揮彈。
遊方僧人向“不語禪師”恭敬地施禮以後,高興地走出了禪房。這時候正好碰上兩個侍從僧人回來,他於是稱讚道:“貴寺禪師法名不語,真乃不語高僧也!”
兩個侍從僧人不知道遊方僧人所指的是什麼,就問道:“此話怎講?”
遊方僧人說:“我剛剛向禪師求教,他一句話都沒有說,卻回答得非常好!”
侍從僧人問:“你問過什麼?禪師是怎麼回答的?”
遊方僧人說:“我問佛,這位禪師左顧右盼,就是告訴我‘人有東西,佛無南北’;我問法,禪師上看下看,就是告訴我‘法本平等,無分上下’;我問僧,禪師閉目不說話,這就是告訴我‘白雲深臥處,便是一高僧’;我問佛道,禪師伸出手來,就是告訴我‘接引眾生’。不語法師真乃精通佛法呀!”
兩個侍從僧人回到禪房以後,“不語禪師”對兩個侍從僧人罵道:“你倆掉進糞坑裏去了吧?剛剛有一個遊方僧人來了,你們為什麼不趕快回來呀?簡直都讓我丟盡了臉!他問佛,我東看西看找不到你們;他問法,急得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他問僧,我實在回答不上來,隻得閉目不理;他又問修法之道,將我問急了,我擦了一把汗,往門外一甩,叫他走人了。”
點評:
“不語禪師”麵對問話時的窘態動作,為什麼在遊方僧人看來是精通佛法?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1.對同樣一件事物,人們由於素質高低不同,觀點不一樣,評價和鑒賞水平也不一樣。
2.沉默有時可以掩蓋無知。
沉默是弱者的智慧和策略。強者則敢於麵對事實,直言不諱。因此,保持沉默是一種防禦性的自全之術。——[英]培根
沉默是傻瓜的機智。——[法]拉布呂耶爾
即使是傻瓜,如不開口說話也會被視作聰明人。——《聖經》
一個蠢人複述一個聰明人所說的話時,總是不會精確的,因為他會無意中把他聽的話翻譯成他所能理解的語言。——[英]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