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鱷魚從母親身邊把孩子搶去了。可憐的母親哭著懇求說:“我就這麼一個孩子,請不要吃他,發發慈悲吧!”
並不怎麼饑餓的鱷魚說:“好吧,今天你如果能猜中我要幹什麼,我就把孩子還給你,否則我就當場把他一口吞下!”
無可奈何的母親想了想,狠心地說:“您是要吃我的孩子吧!”
正當鱷魚張開血盆大口要一口吞下小孩時,它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諾言。要是吃了孩子,就意味著母親猜中了,那麼根據諾言它就應把孩子還給母親。正當鱷魚磨磨蹭蹭地準備把小孩還給他的母親時,它又想到,要是把孩子還給她,就意味著這位母親沒猜中,所以還是應該吃了才對。於是,它又張大嘴準備一口吞下小孩。這時,焦急萬分的母親大聲喊道:“請您遵守諾言啊!”
鱷魚想吃小孩,可一想起諾言又覺得應該把孩子還給母親;想還孩子,但一想起諾言又覺得該把孩子吃了。就這樣,鱷魚吃不得又還不得,隻好一張一合幹吧嗒嘴。這當口兒,飛快跑來的孩子的父親把鱷魚趕跑了。孩子終於得救了。
點評:
由某一個命題是真的,可以推論出這個命題是假的;由某一個命題是假的,又可以推論出這個命題是真的,這叫做悖論。孩子的母親正是巧妙利用了悖論才從鱷魚口中救出了孩子。你能根據這樣的原理設計出一個類似的趣味問題嗎?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巧妙利用悖論可以使對方處於被動,使己方贏得主動。
善辯的天賦是一種把智者僅僅思考的思想說出的才能。——[英]托馬斯·哈代
為自己的利益而爭論,人人都是雄辯家。——[古羅馬]奧維德
人類所創造的一切事物中,最令人吃驚的也許是語言。——[英]斯特拉奇
不要因鱷魚流淚而跟它交朋友。——馬來西亞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