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摘取皇冠上的明珠(1 / 1)

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發現,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的和,例如6=3+3,24=11+13等,人們習慣上簡稱為“1+1=2”。他對許多偶數進行了檢驗,都說明這是正確的。但這需要給予證明,因為尚未經過證明,隻能稱之為猜想。哥德巴赫自己不能夠證明它,就寫信請當時意大利著名的數學家歐拉幫忙。遺憾的是,歐拉一直到死也未能證明它。200多年來,許多數學家企圖來證明它,都沒有成功。後來,人們便把這個發現稱之為“哥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從小就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他在福州市英華中學念高中時,有個數學教師向學生們講了“哥德巴赫猜想”這道難題,同學們一下子都被吸引住了,議論紛紛。第二天,許多人興衝衝地向老師送上了“答案”,令老師哭笑不得。後來,這位教師語重心長地說:“你們這是騎著自行車到月球上去呀!”這件事激發了陳景潤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促使他立下了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雄心壯誌。

陳景潤提前學習大學課程,考入大學後,他潛心學習數學。他精心鑽研了華羅庚的《準壘素數論》和《數論引導》等名著,並寫下了論文。

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數學難題,他廢寢忘食,潛心思考,很少有時間去考慮一些別的事情,特別是一些生活上的瑣事,以至於人們常常稱他為“數學怪人”。

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數學研究上,每夜隻睡三四個小時,常常深夜十二點才睡,淩晨三四點鍾就開始工作,甚至連走路也在思考問題。有一次,他在走路時撞到了樹上,還以為是撞了人,連說“對不起”。

對數學的執著追求,使他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的兩眼深深地凹陷了,麵頰帶上了肺結核的紅暈,喉頭炎嚴重,咳嗽不停,腹脹,幾乎是病魔纏身。但他以超人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功夫不負有心人,1966年5月,正如一顆璀璨的星星升上了數學的天空一樣,陳景潤在《科學通報》第17期上發表了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為“1+2”)。

國際數學界對他的天才論證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把他的研究成果定名為“陳氏定理”。

點評:

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摘取了“哥德巴赫猜想”“1+2”的桂冠,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超越他的證明直接達到“1+1”的頂峰。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1.摘取科學的桂冠,需要超人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

2.榮譽的桂冠是由奮鬥的荊棘編織而成的。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德]馬克思

這門科學,宛如一棵多年的老橡樹,伸開了那些精壯的樹枝,不論哪一位數學家,即使才高望重,也無法全麵地研究整個數學,而隻能選定其中的某一分支。

——[蘇]尼古拉·馬庫舍維奇

障礙越大,戰勝它所贏得的榮耀就越顯赫,成果也將更豐碩。

——[法]莫裏哀

世界榮譽之桂冠,都是用荊棘編織而成。——[英]卡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