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日出帝國三皇子豐雨秀吉結束了日出帝國長期割據的戰國時代,統一了全日出帝國。正如曆史上所有完成統一大業的梟雄一樣,豐雨秀吉也有一個很大的夢想,那就是野心勃勃的向四周擴張,建立一個超級強國。日出帝國在數年內儲備了大量的軍糧、戰船和兵器,矛頭直指鄰國朝奉帝國,試圖把朝奉帝國的千裏富饒江山變為日出帝國的一個行省,使之成為日出帝國向東方大陸擴張的橋頭堡壘。
此時的朝奉帝國幾乎是龍騰帝國的一個縮微翻版。朝奉當時為李氏王廷統治的,朝廷內部的爭鬥十分激烈,政局十分的不穩。朝奉帝國的體製幾乎是和龍騰帝國的體製一樣,講究的是皇帝是奉田誠招,由神指示的,由不得半點忤逆,朝奉也是重文輕武。但與龍騰不同的是,朝奉半島在建立政治改革以後一直沒有什麼大的戰事,武備鬆弛,“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沒有什麼重要的城防。君臣上下對日出帝國的虎視耽耽和精心戰備一無所知,或者說是毫無反應。最後還是龍騰帝國獲得了日出帝國將要入侵朝奉帝國的情報,還特意派使臣告知朝奉帝國國王李其:“我國偵查人員探知日出帝國將要入侵你國,不知道你國是不是已經做好準備,或者是不是已經知曉?”朝奉國王連連否認
同一時期的奧匈帝國皇儲埃利斯滔是一個積極主張進行戰爭的軍國主義代表人物,他極力鼓吹對龍騰帝國進行戰爭,因為龍騰帝國是奧匈帝國在東方進行擴張的主要對手,並且龍騰帝國是東方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國,攻打龍騰帝國可給予其他小國家一些威懾的作用,並且他們私底下也認為龍騰帝國是一個黃金遍地,珠寶萬頃的富饒之地,再加上龍騰帝國在馮神宗的統治下國力日漸減弱,讓他們看到有機可乘,故而廣拉聯盟國,希望對其發起一場大規模戰役。因此被龍騰帝國的民族主義者視為凶惡的敵人和壓迫者而深痛惡絕。不久之前,奧匈帝國為了向龍騰帝國炫耀武力,進行威脅,決定在臨近龍騰帝國邊境的波斯敖騰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這種蓄意挑釁的行為,引起龍騰帝國民族主義者的極大憤怒,他們決定刺殺埃利斯滔。龍騰曆235年,埃利斯滔在檢閱完軍事演習後,乘四輪馬車回軍營時。龍騰帝國的青年高手李若秋一人一劍前去擊殺埃利斯滔,埃利斯滔當場喪命。被百萬之兵所圍困的李若秋,毫無懼色,如若無人之境般殺出重圍,雖是身帶重傷,但無生命之礙。經此一戰,李若秋名揚天下,同時亦消失不見。奧匈帝國的邊境一級防備,帝君,急急備戰,借兒子埃利斯滔之死為由,非要龍騰帝國交出李若秋,否則兩國就兵戎相見。
此時的龍騰帝國內政邊事都相對比較平穩的。馮神宗一邊在紫韻城內悠閑的做著帝君,一邊一步步地毀掉張藍當年的施政成果。以申時行、王家屏等人為首的大學士們吸取張藍正生前權傾朝野、死後受到清算的教訓,不斷弱化和放棄內閣權力,原先的一些重要職權漸漸下放到六部。西部、北部邊事一直比較安定。遼東雖不平靜,但前方捷報不斷傳來。可戶部做了調查之後,聲稱“假稱捷報,冒功授官者甚多,在薊鎮一邊分為四鎮,一鎮又分三路,設官比原額高了竟二十倍。”
然而軍隊係統的這種欺瞞和膨脹,還沒有到惡化的地步,此時的龍騰帝國還是能承受,所以這也沒有引起朝廷的警覺。雖然幾年內接連發生了太湖農民起義、永昌衛士兵暴動、白教起義等事件,但是很快就被平息下去了。這麼大的國家,怎麼可能會一點點亂子都沒有的呢?所以馮神宗皇帝繼續過著“每夕必飲,每飲必醉,每醉大睡”的逍遙日子。因為當時的國庫裏麵還有糧食,庫銀還沒有耗盡,軍餉、火器的供應還算及時。在所有人看來,帝國還遠沒有到憂心忡忡的時刻,故而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同時對自己的國事實力過高的評價了。
朝奉帝國沒有覺察到任何危險,龍騰帝國雖然看出了豐雨秀吉的野心和舉動,但是也沒有對事態的嚴重程度做出進一步判斷,總是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大國。其他國家都是蠻夷之地,難成大的氣候,不足畏懼,所以,這一對友邦兄弟,繼續在大戰前的平靜日子裏享受著那一份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