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陳述
溫州市委黨校教授朱康對:很高興參加這次沙龍。記得在八年以前,浙江省經濟學年會召開的時候專門探討溫州模式。當時浙江大學的史晉川教授采用了格雷夫教授的分析框架,用人格化和非人格化的交易方式來分析溫州人和溫州經濟問題,指出溫州製造業的代際鎖定導致了溫州的產業結構多年來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而公權和市場相結合又導致了溫州區域內產權保護的“親疏”,導致了民間資本的大量外流和外來資本的拒絕流人,這就必然出現產業空心化的現象,最終影響了溫州經濟的競爭力。當時史教授預言在未來五到八年的時間內,溫州模式在全國的影響力將會明顯下降。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原先一直領先於浙江省其他城市的溫州的經濟增長水平在全省的排名就開始走下坡路,雖然當年的增長率高達14.5%(浙江省統計局後來公布的數據為14.8%),後來馬上發現,浙江省其他城市中最低的衢州也是14.6%。在接下來的若幹年中,溫州GDP增長率一直位列浙江省的末幾位,07、08、09連續三年全省倒數第一,去年是倒數第二,幾乎都是在墊底。這種情況下,溫州的經濟到了今天也是我們不得不讓我們反思。
前段時間,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到溫州來調研,我帶他們去了甌海瞿溪的一個小工業園區看一看,在這裏,我們真正看到了溫州的活力和溫州存在的問題。這個工業園區的企業都是水泥攪拌機製造廠及相關配套企業,企業的規模很小,平均不到10個人;大概總共隻有55畝地的工業園區裏麵有幾十家企業,這樣的規模你們可以想象一下是什麼樣的?在這個園區裏,產業集群的功效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體現出來的就是企業的生產成本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但是企業的利潤也已經低到不能再低了。我們與這些企業老板交流,他們認為這樣的狀況很難得到改觀,基本上處於做不大也死不掉的狀態。這可能就是溫州所有的傳統產業的一個縮影。
主題講解
溫州大學教授謝健:今天的主題叫梯度理論與溫州產業轉型升級。溫州產業轉型升級,對溫州的經濟發展來說,是一個非常關注又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又是讓大家非常的糾結的話題。
梯度理論是一個經濟學的理論,它可以用來解釋或者對我們的產業轉型升級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來講,可以闡述為什麼溫州現在要麵臨著一個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以及如何轉型升級?
為什麼說是個難題?剛才朱教授講了,自從史晉川教授提出溫州模式不行了這個預言之後,現在看來溫州模式真的不行了。每年的GDP增長都排到了倒數第一、第二,領導也是很難過的。我們幾任領導過來,總是想雄心勃勃的作出一番事業,但是總是比較難,所以說這是一個難題。
今天我簡要地講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介紹梯度理論;二是分析溫州現在麵臨的產業轉型的壓力;三是如何破解溫州產業升級這個難題。
首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相關的理論。梯度理論實際上是區域經濟學當中的一個概念,它最早是實際上來自於美國哈佛大學的弗農教授所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學過經濟學或者管理學的老師、同學們應該知道產品生命周期是很重要的。它說明一個產業或者一個產品總是像人一樣的有一個生命周期,從最初的發育創新開始進人了發展最後成熟到死亡。產品是這樣,產業也是這樣的。後來在70年代的時候,區域經濟學家就把這個理論運用在區域經濟學當中,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梯度理論。這個理論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就引人到我們的國家,在製定經濟發展戰略的時候,梯度理論實際上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指導作用。
因為梯度理論跟產業轉移是聯係在一起的,我們有時候也叫梯度轉移理論。大家有時候看到一些文獻叫梯度轉移理論,這是同一個概念。按照梯度理論的說法也就是說一個區域經濟,它的發展取決於什麼?取決於產業結構的狀況。三次產業結構怎麼樣?第一產業比重、第二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以及他們的變化。以及在第二產業當中就是我們說工業產業機構。工業產業結構我們說的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他們的比重變化怎麼樣?或者我們說的輕重工業它們的一個結構,產業結構是一個很重要的,通過產業結構它可以反映出區域經濟輸出的一個狀況,到底是處於哪一個階段?我們國家現在處於工業化的中期的後期化,實際上就是從產業結構來判斷的。產業結構的狀況又取決於一個經濟的部門,特別是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