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兒子異地求學,他母親一顆心全被他拴了去。
去年9月初,我們送兒子上大學。
他母親是帶病送行的,我也疲憊不堪。到達上海某大學指定的大(一)男生宿舍時,剛過晚餐時間,我們忙讓兒子先去吃晚飯。
麵對領到的一大堆生活用品,我們又來了精神:套被子,掛蚊帳,擦席子……還沒收拾完畢,兒子敲著搪瓷碗回宿舍了:“大飯堂已經關門,我到小餐廳吃了牛肉麵料”
臨別,兒子大叫,皮腰帶忘在家裏了!我隻得解下自己的給了他。
我想,兒子啊,當你吃著牛肉麵的時候,是否想到自己的父母正餓著肚子為你鋪床,你母親是帶病送行的啊!如果兒子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關心一下的話,將來又怎樣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呢?
轉眼就是國慶節。節前的晚上,兒子突然打來電話說,盤船票買不到,不回來了。
他從小就暈車,20年來,每次去上海他外婆家,都坐船。每次回海門都是我們買船票,他連預購船票的地方都不知道。
去年放寒假,兒子終於乘汽車回來。他說,不暈車了。上海地方這麼大,不乘車不行。
第二天早晨,他母親洗衣時大喊:“快來看,你兒子的襪子!”原來,兩雙尼龍襪的後跟都打了補釘:粗針大線,笨拙無比。補釘是他母親替他準備的舊布,洗碗用的。
我倆都很激動。
兒子談起大學生活很來勁。7人一室,都遠離父母。他年齡大些,自然有一種責任感。同學間互相幫助:泡開水,打早點,收衣服。誰的父母來校看望,帶來家鄉特產一律共享。
假期裏,我們依然忙自己的工作。中午下班。
居然吃上了兒子做好的飯菜;晚上回家,晾曬的衣服已收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