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亂世從軍,兩度出使中國(1 / 2)

崔可夫將軍1900年2月12日,瓦西裏·伊萬諾維奇·崔可夫出生於沙皇俄國圖拉省奧謝特爾河穀的謝列布裏亞內普魯德村的一個貧寒家庭。1912年,由於家庭貧困,12歲的崔可夫輟學到首都彼得堡謀生。

1917年的“二月革命”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羅曼諾夫王朝就此覆滅。同年的7月4日,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派兵鎮壓反政府的示威遊行,崔可夫親眼目睹了這一血腥屠殺的場麵。此後許多工廠倒閉,崔可夫所在的工廠也難逃噩運。崔可夫失業了。

無計可施之下,1917年崔可夫投奔了在波羅的海艦隊服役的哥哥,在喀琅施塔德成為海軍水雷教導隊的一名水兵。

不久,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崔可夫隨波羅的海艦隊加入了紅色政權的行列。1918年春,崔可夫去了莫斯科,並在那裏參加了紅軍軍事教官短訓班,成為步兵第二班的學員。同年7月2日,崔可夫和其他學員受到列寧親切接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協約國對蘇維埃俄國進行武裝幹涉。蘇俄軍勇敢抗擊來犯之敵。崔可夫被任命為副連長,不久,由於表現出色,被提升為連長。

返回莫斯科,崔可夫參加了軍事教官短訓班,獲得了“紅軍軍官”證書後,旋即被派往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在咯山參加步兵第40團的組建工作。此時,年僅18歲的崔可夫被任命為步兵第40團負責隊列的副團長。

1919年紅軍統帥部將步兵第40團編入北部戰役集群第2集團軍第28師,移駐維亞特省的波梁內地區。第28師的師長阿津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紅軍指揮官,19歲的崔可夫處處都在模仿阿津師長。當時,正值原沙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在外國幹涉軍的支持下準備推翻紅色政權,崔可夫率領部隊轉戰東西。

1920年,在蘇波戰急中,崔可夫任第43團團長,英勇戰鬥,取得傑出的戰績。

1922年,戰事已基本停息。8月,崔可夫到工農紅軍軍事學院院去深造。1925年8月,崔可夫以優異成績隨第五期學員們如期畢業。在三年的時間裏,崔可夫得以係統地學習了軍事理論,使自己的軍事理論素養在豐富的實戰經驗基礎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由於學業優異,崔可夫被學院決定留在東方係的中國部繼續深造一年。

1926年秋,崔可夫以外交隨員的身份,隨資深外交官克羅日科前往中國。

1927年秋,崔可夫正式完成在伏龍芝軍事學院東方係的學業,再度前往中國,擔任軍事顧問。

1929年,中蘇雙方在中東鐵路問題上出現糾紛。7月13日,蘇聯宣布與中國斷絕外交關係,崔可夫奉命隨蘇方外交人員撤回國內。

20世紀30年代初,蘇軍開始大力培養各級指揮官。具有實戰經驗、係統軍事理論素養和外交官履曆的崔可夫被蘇聯軍事委員會選派擔任首長進修班主任職務。1936年初,崔可夫被選送入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學院的速成班學習;年底,他從速成班畢業後被分配擔任機械化旅的旅長。

1938年4月,崔可夫被任命為步兵第5軍的少將軍長,這時他才38歲;三個月之後,他又升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博布魯伊斯克集群司令官。1939年初,納粹德國瘋狂擴軍備戰致使國際形勢急劇惡化,位於蘇聯西部前哨的白俄羅斯特別軍區進行重大改組,在原博布魯伊斯克集群的基礎上組建了第4集團軍,崔可夫出任集團軍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