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北伐戰爭(20)(2 / 3)

囚徒困境

在開了三次裁兵會議之後,各派雖然還是死硬,但這種死硬顯然已經有些底氣不足了:首先,老蔣態度很堅決,短期內連開了三次會,而且態度一次比一次強硬,這說明打哈哈也隻是權宜之計;其次,裁兵是民心所向,老百姓在北洋時期受夠了軍閥混戰的苦楚,因此隻要輿論一聒噪,老蔣就會占上風——老百姓可不管你們怎麼裁,裁兵本身才是他們關心的。老蔣的裁兵說可以說是既有力又有理,這就逼得幾位要好好考慮萬一要裁兵,怎麼辦才對己有利——而這正是老蔣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任何聯盟都不會牢不可破,老蔣要做的就是製造裂縫。

前麵三次會議,老蔣都還是跟幾位客客氣氣地協商——當然,那幾位可不那麼想,他們個個都認為老蔣純屬過河拆橋,可以說麵子和禮數都盡到了,俗話說,事不過三,老蔣給了三次麵子,但沒人順著台階下,那就休怪翻手無情了。於是,老蔣拿出了殺手鐧——輿論。輿論這東西,你要說有很大用,那也不見得,畢竟政客練就的就是過硬的心理素質,可不會被罵兩句就想不開尋短見,但是,這並不代表輿論就是雞肋,如果能用好,輿論就是一把軟刀子,殺不死人,但能咯應死人。中國人搞了幾千年的政治,基本都是暗箱操作,軍國大事都是幾個核心權力層的協商而定的,按說是不應該拿到報紙上說的,但是老蔣現在拿出來說並不存在破壞遊戲規則的問題,因為老蔣該給的麵子都給過了,但是既然沒人領情,那老蔣就隻能玩點懸的了。

於是,老蔣讓裁兵一事經過輿論那麼一報道,三巨頭馬上開始不自在了,有道是民意不可違,老蔣在此事上占著理,那麼他們如果繼續打馬虎眼,顯然馬上就會失去民氣——用圍棋術語來講,老蔣這手棋穩占先手,因此巨頭們接下來也隻能選擇應招了。此時老蔣已經給他們準備了一個平台,那就是在1928年年底召開的軍事編遣會議,這就相當於是最後通牒,怎麼應,你們自己看著辦。

如果是內部協商,那幾位完全可以擺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隻要不應聲,老蔣喊破大天也沒用,但是現在老蔣搬出了輿論來當幫手,形勢立馬就變了,搞政治臉皮厚是對的,但是不能任何時候都厚著臉皮——比如老百姓強烈反對你幹什麼,你就偏幹什麼,這樣厚臉皮那就是找不自在。那幾位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因此推諉、拖拉,現在都不是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順著老蔣的意思來,因此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裁兵——該問題已經被輿論解決了,而是怎麼裁兵,老蔣擺出一副請君入甕的姿態,而幾巨頭,竟然也隻好乖乖地鑽進套裏。

於是,幾巨頭雖然對所謂編遣會議極端排斥,但是因為老蔣關鍵時候使出了殺手鐧,因此即便再怎麼不耐煩,這個會也得參加了。因此,如果政界有最佳導演獎的話,老蔣絕對可以憑借此次裁兵風波的出色表現當選。在倡議發出後沒多久,幾位都板著麵孔不情不願地來了,在南京等待他們的是老蔣那詭異而又偽善的笑容,以及未知的前景——誰也號不準老蔣的脈。

老蔣準備改變以往群聊的方式,改用獨聊——這可不是為了增進友誼,而是要摸一摸各位的脈。於是在三巨頭抵寧後,老蔣就開始了他的獨聊計劃。首先就是邀請馮玉祥一塊兒去溫泉洗澡,名義是想聽聽馮玉祥的高見。馮玉祥一看,老蔣挺看得起我啊,那我就說說,我的方案是如此這般,老蔣說好,到時候開會你就那麼說,我挺你。於是在12月26日的編遣會議預備會上,馮玉祥傻乎乎地拿出了他的方案——第一、二集團軍編為12個師,第三、四集團軍編為8個師,其餘雜牌編8個師。大家都知道,馮玉祥這個人素來就不怎麼受待見,因為他在北洋時期的那段倒戈史,說實話是個人就防著他,如今他拋出那麼個方案,當然會被人認為是跟老蔣串通好的。閻李二人火上心來,馮玉祥你行啊,有點好處你就把我們賣了,憑什麼你能跟中央一樣的待遇,我們就得降一格?馮玉祥一看,捅了馬蜂窩了,趕緊示意老蔣表態啊,老蔣呢,不置一詞,看著那兩個對準馮玉祥一頓亂噴,馮玉祥情知上當——被老蔣玩了,一氣之下稱病不起。

為什麼馮玉祥會著了老蔣的道呢?按說馮玉祥應該挺聰明的才對啊,怎麼這麼容易就當了冤大頭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馮玉祥是標準的軍閥出身,軍閥分地盤經常會有幾個人組成一個團夥私下串通好了,然後到了會上拉著幫的喊,最後就成了。問題是,老蔣壓根就不想和馮玉祥合作,他隻不過是要挑動這幾個人之間的矛盾,所以馮玉祥千算萬算,唯獨沒有把老蔣的心思摸透。其實馮玉祥完全是被利益迷住了眼睛,隻要稍微動點腦筋就能明白老蔣的心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馮玉祥的建議裏把自己和老蔣擺到了一個高度,大家想想,地方諸侯能跟中央一個待遇?或許馮玉祥還真把國民黨當北洋了,北洋時代的中央就不值錢,然後老蔣居然還能說這個提議深合吾意?完全不合邏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