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兩湖的部隊還沒等到正式開打就已經亂了套了,李明瑞沒多會就反水了,仗還沒打,就帶著部隊撤離前線,到後方喝茶去了。而李明瑞一出事,桂係武裝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全都倒了,忠誠之士如胡宗鐸、陶鈞、葉琪等人也隻是略盡人事,而原本就與李宗仁關係疏遠的何鍵更是主動向老蔣示好,因此根本就沒怎麼抵抗,桂係就崩潰了。而老蔣所做的實際工作僅僅隻是把湘案的老賬翻出來作為討伐桂係的口實,然後桂係就如老蔣預料的那樣瞬間崩盤。
桂係在出師以來順風順水,從原先廣西的一隅之地發展到兩湖、兩廣,甚至還在北方有了一定的勢力範圍,但是政治上的規律總是顛撲不破的,有多少能耐幹多少事,當你取得了和實力並不相稱的地位時,那麼危機也將時刻伴隨,因此桂係的強盛終究隻是空中樓閣。李宗仁不可謂無用,他在僅有的那點實力基礎上將桂係經營到如此地步實屬不易,自北伐以來,他先是逼宮老蔣,促其下野;然後又在特委會上覆手為雨,排擠掉了汪精衛;而後西征唐生智,驅逐程潛,稱霸兩湖;可以說是做到了人力所能的一切。在四大派係中,老蔣自不待言,馮玉祥在北洋時代便已極盡榮光,而閻錫山則在山西經營了十五年有餘,隻有桂係是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的,根基和實力都不算深固,因此在到達頂峰之後,自然會有跌落的一天,隻是跌落得如此慘痛則是李宗仁所未預見的。出來混,遲早要還,尤其是處於頂峰的時候,通常都是最為危險的時刻,桂係的命運就跟過山車一樣,在經曆了極盛之後突然轉入了極衰,期間甚至都未有任何停頓。但是,桂係是一個有著極強生命力的派係,李宗仁韌勁十足,雖然此次被逼到了絕地,但隻要有一線機會,桂係就還會有還魂的一天,打不死,拖不垮,這才是桂係真正的可怕之處,所以這次的失敗隻能說蔣桂之爭剛剛開了個頭。
但是即便桂係還沒有死徹底,還會有還魂的機會,甚至在廣西還在做著最後的掙紮,這場戰事的主體部分都已經結束了,桂係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失去了得到的一切,老蔣也取得了對桂係的完勝。從破掉桂係的外勢開始,老蔣便頻出強手,著著凶狠,手筋不斷,終於將桂係中腹大龍屠盡,取得了中盤的大勝。曆史上所稱的蔣桂之戰竟然根本就無戰可言,老蔣的勝利全部都是因為政治上成功的運作。因此,這是一場非典型的戰例,此戰充分展示了老蔣靈活的手腕,以及把握機會痛擊對手軟肋的能力,甚至可以說這是老蔣政治生涯中的最經典之作。不過,老蔣還不能因為完勝桂係而沾沾自喜,來日方才,老蔣的稱霸之路依然布滿荊棘,這也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美中不足
短短兩個月,桂係便把好不容易攢起來的家當輸了個精光,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這種輸法對於心比天高的李宗仁而言簡直就是恥辱——因為李宗仁甚至還沒有展開反抗,就已經一敗塗地,未戰而敗對於一個軍人來說實在無法忍受。所以李宗仁的想法是,就算要輸,也得輸得有骨氣,他要在廣西收拾人馬展開反擊,而老蔣呢,他這次顯然是想畢其功於一役,既然對他青睞有加的白崇禧都起了殺心,那麼跟他死活不來電的李宗仁更是要除之而後快,一個想斬盡殺絕,一個想負隅頑抗,蔣桂之戰在過了高潮後才真正有了些戰的意味。
在桂係大本營廣西坐鎮的是黃紹竑,論名氣,可能他遠不如李白那麼煊赫,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就低估這個人,廣西是桂係的戰略後方,不管飛得多高,桂係的根都依然在廣西,在桂係風光的時候,可能廣西這塊算不得富庶的地盤沒有那麼顯眼,但是當桂係輸得一敗塗地之時,廣西卻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黃紹竑是桂係草創時期的核心人物,李宗仁扯旗,黃紹竑入夥,這就是桂係最初的力量,而當黃紹竑在李宗仁處看不到前途轉而投靠沈鴻英之時——說實話,這種事擱一般人是絕對難以容忍的,但是李宗仁忍了,而且還能繼續維持合作關係,可能正因如此,黃紹竑才會對李宗仁死心塌地。因此,坐鎮廣西的黃紹竑當然不會對李宗仁有異心,這一點李宗仁心裏很清楚——黃紹竑不是韓遂,而李宗仁也不是馬超,因此,老蔣想效法曹操行反間計那是絕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不試怎麼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