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北伐戰爭(24)(1 / 3)

據說當年老蔣在考慮怎麼平三藩的時候,楊永泰就進言說要用武力征服桂係,用金錢軟化馮係,用政治迷惑晉係。可以說,這個策略是對頭的,因為桂係是出了名的死硬,除了用實力搞垮,好像沒有別的辦法——而且實力也恰是桂係的硬傷;而馮係呢,因為馮玉祥很窮,所以金錢利誘可能會讓西北軍迅速分化;至於晉係,閻錫山這個人精明透頂,所以就容易吃精明的虧。老蔣依計而行,已經成功用一套組合拳將桂係清理出了擂台,如今碰到馮係這塊看似難啃的骨頭,當然先要上點軟化劑,才能慢慢咽下去。於是,老蔣就揮舞著他的支票簿去誘惑西北軍將領了,還真別說,這幫人還確實窮瘋了,所以上來就釣了條大魚。

韓複榘是馮玉祥的心腹愛將,可以說是老馮嫡係中的嫡係,一直以來老馮對韓複榘都是親眼有加——馮玉祥可能脾氣不好,有些家長作風,愛之深疼之切,越是他看重的人越會多挨他的訓,韓複榘就是典型。馮玉祥因為太看重韓複榘了,所以經常隔三差五地叫過去聲色俱厲訓一頓,大家也知道,韓複榘當時大小也算個人物了,人物做大了之後總要有點尊嚴,馮玉祥如此這般當然很讓韓複榘不滿。可憐韓複榘根本不理解馮玉祥苦心,沒弄懂啥叫打是親,罵是愛,老是有些牢騷,再加上日子過得也確實緊巴巴的,所以老蔣一拋媚眼,韓複榘就馬上紅杏出牆了。韓複榘可是十三太保之首,他的一舉一動極具示範效應,所以當他都恨不得馬上要跟馮玉祥說拜拜了,那西北軍其他人呢?

老蔣在宣布了馮玉祥通蘇的罪狀後,便於1929年5月月底開除了老馮的黨籍,然後還就近讓剛複出的唐生智去討伐馮玉祥,甚至還跟閻錫山商量好,要搞個腹背夾擊。麻煩還不僅於此,外敵洶洶也就罷了,問題是西北軍內部還被老蔣捅出了個大窟窿,在馮玉祥宣布要收縮防線、免戰自守之後,西北軍就有好幾個重量級人物追隨著韓複榘的腳步,叛離馮玉祥了。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倒戈將軍石友三(倒戈次數連老長官馮玉祥都要發出青出於藍的感歎),以及劉鎮華、楊虎城、馬鴻逵等一批當時在西北軍有頭有臉的人物。

西北軍的倒戈潮,始作俑者是韓複榘,所以馮玉祥對韓複榘恨之入骨,他總也想不明白,自己那麼器重他,為什麼韓複榘還會倒戈。要說劉鎮華、楊虎城和馬鴻逵等人叛變,馮玉祥還覺得正常。畢竟,他們都不算是馮玉祥的嫡係,而隻是出於各種原因暫時歸屬他統轄而已,但是韓複榘不一樣,他可是馮玉祥的心腹啊,連他都叛變了,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事情是確定的呢?在韓複榘叛變的那段時間裏,馮玉祥變得非常消沉,也沒有了往日狠辣的勁頭,甚至一連幾天又哭又罵,還抽自己耳光,他甚至都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繼續在民國混下去了。韓複榘的叛變是馮玉祥從軍以來最大的打擊,桂係雖然也出了李明瑞的叛變事件,但是這跟韓複榘根本就不是一碼事,李明瑞說到底隻不過是桂係的次級將領,算不上核心人物,而韓複榘呢?雖然當時僅僅是個師長,但在馮玉祥眼裏,他這個師長的分量卻比大多數軍長都重。

曆史是個很奇妙的舞台,冥冥之中似有定數。想當年馮玉祥靠著倒直而經營起了西北軍,從此成為民國舞台上舉足輕重的力量,但是如今,他的西北軍卻同樣因為倒戈而開始走向崩潰,倒戈始而倒戈終,這一切就像是曆史跟馮玉祥開的一個巨大的玩笑。類似的玩笑在此之前出現在了張宗昌身上,當年張宗昌為了向袁老爺子獻禮,幹掉了孫中山的臂膀陳其美,而若幹年之後,陳其美的盟弟蔣介石卻讓他窮無所歸。漢初賢相陳平臨終時說,“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複起,以吾多陰禍也”,這段話雖然有些宿命論的色彩,但是在曆史上這樣因果循環的事卻屢屢出現。愛將背信,這或許是一個軍人最大的悲哀,而這樣的打擊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極為沉重的,馮玉祥在經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而到達頂峰之後,終於要開始走向他作為一個主流政客政治生涯的終點了。但是,馮玉祥的下坡路走得也並不順暢,因為不管是老蔣還是閻錫山,都沒給他一個有尊嚴的輸法。

急轉直下

桂係雖然與馮玉祥並無私交,可以說井水不犯河水,雖說在一口鍋裏吃飯,但是兩方麵還真是基本沒出現過交集,因此,似乎桂係的死活對馮玉祥而言無足輕重,不過,當桂係暫時從民國的版圖上消失之後,馮玉祥才真正懂得了桂係的存在對他的意義。當老蔣借著輕取桂係的威風開始對馮玉祥下手之後,馮玉祥才發現,原來國民黨的這潭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而他的西北軍也遠比他想象的要脆弱,區區數招,馮玉祥便敗形已現——心腹都跟別人跑了,接下來的較量還能有很大的懸念嗎?事實上,懸念還是有的,不過不是馮玉祥是否會輸,而是馮玉祥究竟會怎樣輸掉,他會比桂係輸得還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