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北伐戰爭(26)(2 / 3)

目前已經表態要跟老蔣劃清界限的勢力有如下幾派,汪精衛領銜的改組派,新敗未久重掌廣西的桂係,不受老蔣待見的張發奎,野心勃勃的唐生智,還有著名的倒戈將軍石友三以及中原受挫的馮玉祥。這些人的名字在民國史上都是響當當的,且不說汪精衛這樣的黨魁級人物,也不論李宗仁、馮玉祥以及唐生智這樣曾經聲明煊赫的地方諸侯,即便是地位不那麼高的張發奎和石友三也不是吃幹飯的,張發奎的第四軍是北伐鐵軍,而石友三雖然在戰場上建樹不多,但其倒戈之名卻是民國首席。反蔣的旗幟如今是高高飄揚,幾位雖然都是失意人物,但是他們加一塊兒足夠老蔣喝一壺的,除了汪精衛囊中羞澀,馮玉祥苦遭監禁幹不了其他,其餘人可都是要給老蔣送上一份見麵禮的。

先說桂係。李宗仁重掌廣西是借了俞作柏攻粵的東風,俞作柏垮了,廣西就亂了,尤其是老蔣派過來善後的呂煥炎還帶了粵軍上廣西,這就引來了桂軍的不滿,於是就有了迎立李宗仁的空氣。李宗仁的嫡屬力量在蔣桂之戰中可以說是損失殆盡,如今隻有黃紹竑所部尚可一戰,另外再勉強加上楊騰輝部——此君其實也在蔣桂之戰中反了水,隻不過不像李明瑞一樣跟俞作柏沾親帶故,所以沒多久就反悔了,感到長官還是老的好,可以說這兩個軍就是桂係的棺材本了。還有嗎?仔細想想最多再將張發奎帶上,其實張發奎和桂係的關係是不怎麼的,當年張黃事變是雙方的直接衝突,但如今張發奎被老蔣逼到了絕境——隻剩下了反抗和玩完兩個選擇,所謂同病相憐,如今張發奎廣東也回不去,暫時寄居廣西,因此能算得上是友軍。滿打滿算三個軍,這麼點兵力能幹點啥呢?也就隻能騷擾騷擾廣東了。

粵桂之戰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從陳炯明驅除陸榮廷起算,大大小小的兩廣之戰可以說是不下十次,頻繁程度就跟兩口子吵架似的。總的來說,還是粵軍勝的多,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民國的版圖上,桂係始終是時代的弄潮兒,而粵係則沒聽說有什麼功績,但是事實就是如此,要說也不難理解,隻要仔細分析便能找到答案。一開始粵桂的較量是孫中山和老桂係的對決,老桂係可不像新桂係那麼團結,再加上孫中山畢竟也不是泛泛之輩,所以粵係勝多負少也是情理中事。等到新桂係取代老桂係,廣西人開始大放異彩之後,粵桂成了同盟,李宗仁和李濟深之間有著道不盡的曖昧,而粵桂終又開戰則是到了蔣桂之戰後期,桂係的垂死搏命當然也不會有啥好結果。

此次的粵桂之戰延續了粵係的優良傳統,由於張發奎過於自傲,或者說對桂係還存有偏見,不願意讓桂係插手其間——張發奎把廣東當成了自家後花園,連盟友桂係都不讓碰,於是葬送了一開始高歌猛進的勢頭,被粵係反擊成功,張部折損大半,無奈之下連同桂係退往廣西。而廣西此時也不太平,因為桂係三巨頭的回歸而失勢的呂煥炎策動部隊放冷槍,何鍵也在老蔣的示意下由湘入桂,因此在前線兵敗的桂係甚至差點再次走上流亡之路——幸虧此時唐生智和石友三在北方放了把火,讓桂係贏得了喘息之機。

唐生智跟老蔣也算是死對頭了,當年在武漢擁兵自重,與老蔣頗有分庭抗禮之勢,但是此一時彼一時,自從被桂係驅逐之後,唐生智就再也不是當年雄踞兩湖、鯨吞東南的一方豪傑了,此次他複出甚至還是借著老蔣的大洋才完成的。唐生智複出後第一件事就是策動他的舊部造白崇禧的反,可以說為蔣桂之戰老蔣的勝局立下首功,但是唐生智顯然也知道老蔣不是什麼善茬。比如在蔣馮之戰中,他就被老蔣派上前線與西北軍交鋒,說到底,他在老蔣眼裏隻是炮灰的角色。唐生智何許人也?這個心比天高、年少得誌的梟雄如何願意被老蔣捏在手裏把玩?於是乎,他找到了石友三,準備公開反蔣。唐生智的這股豪氣值得欽佩,想法也不能說不對,但是他找的盟友似乎差了些意思。石友三是誰?石友三是民國以倒戈成名的將領,自從在蔣馮之戰中背叛了老長官之後,他便開始了他近乎瘋狂的倒戈表演,而且不管從頻率還是速率都遠超他的老師馮玉祥。果不其然,石友三今天剛說反蔣,明天見到了老蔣拋出的橄欖枝又隨即打消了念頭,可憐唐生智弄了個孤家寡人,被老蔣狂虐一通,終於在複出未幾之後再次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