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曆史演進過程中,什麼叫做發展或進步,如何確立發展的目標和保證這些目標的實現,即如何理解社會發展規律和尋求社會發展動力,是一個與人類社會同時存在的古老而又常新的問題。社會發展既是因不同曆史條件而具有不同內容的曆史範疇,又是涉及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科學技術、人口、地理環境等諸多領域的現實範疇。對社會發展問題的研究,是為了探索社會發展的規律,從而更加有效地推動社會發展。

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遇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李鴻章)。為應對這一變局,中國的思想先驅們先後掀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推動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運動,然而,這一係列運動卻均以失敗而告終。在總結其失敗的原因時,陳獨秀認為在於沒有從思想文化這個根子上進行徹底的革命。於是,他從推動思想文化領域裏的變革入手,全麵探索了社會發展的規律與道路、動力與阻力以及涉及社會發展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問題,並成為一個在中國近現代曆史上具有重大影響而又十分複雜的人物。

一、選題旨趣

選擇“陳獨秀社會發展思想研究”作為博士學位論文選題,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首先,陳獨秀是一位既對中國革命有過巨大貢獻,但又有著種種是非的曆史人物,在中國現代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麵,他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為新思想的傳播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作出了巨大努力,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曆史功績;另一方麵,他也曾犯了許多錯誤,特別是他在擔任中共領導人期間所犯的錯誤,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嚴重損失。他的一生,是正確與錯誤,偉大與渺小,悲劇與喜劇的奇特結合;其經曆之複雜,思想之多變,個性之獨特,遠非其同時代人能夠比擬。正因為這樣,陳獨秀這個人物才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引領筆者饒有興致地去探尋他的思想發展軌跡、人生哲學立場,去感受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堅定不移的信仰。通過走進陳獨秀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一代大家的真情實感,去觸摸上個世紀初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去體驗中國社會所經曆的艱難的現代化轉型和由此產生的巨大震撼。解讀陳獨秀的思想,剖析其產生的動因,評價其帶來的影響,體驗其穿越時空的魅力,成為筆者研究陳獨秀社會發展思想的持久動力。

其次,對中西方社會發展理論都有涉及的陳獨秀社會發展思想,富於創建性並反映著時代的變化,在當代社會仍具不容忽視的價值,值得深入研究。陳獨秀的社會發展思想既有對社會發展規律與道路的認識,也有對中國社會發展動力與阻力的分析,更有對社會發展具體手段的構想。由於陳獨秀研究興趣的廣泛,其理論的涵蓋麵遍及經濟、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科學、文學等眾多學科領域,學術界尚未對其作全麵梳理,已有的成果大多是通過研究陳獨秀社會發展思想的某一側麵而獲得,綜合研究陳獨秀社會發展思想的學術成果尚不多見。因此,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研究陳獨秀的社會發展思想,厘清其發展的軌跡,探明其變化的原因,揭示其道路選擇的根由,歸納其發展的方法,采擷其理論的精華,就成為一件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

再次,對陳獨秀社會發展思想進行深入研究,還有助於客觀評價陳獨秀的曆史貢獻。由於曆史的原因,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學術界對陳獨秀的評價一直沿襲共產國際的結論。進入80年代以後,特別是90年代以來,由於各種人為禁錮的解除,史學界對陳獨秀的研究亦取得了大量積極的成果。然而,對陳獨秀的研究亦存在著矯枉過正的現象。因此,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尊重曆史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客觀分析和評價陳獨秀的政治理念、學術見解、道德人品及其在中國革命曆史進程中的功過是非,從而對陳獨秀作出準確的曆史定位,也是一項不容回避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對陳獨秀的思想進行解讀,以求從一個側麵了解陳獨秀的理論貢獻與曆史局限。

二、研究概況

根據本人已掌握的資料,盡管學術界綜合研究陳獨秀社會發展思想的著述尚不多見,但對陳獨秀思想的各個側麵的研究已取得了長足進步,成果較為豐富,對本課題的研究也富有啟迪意義。這些成果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關於陳獨秀生平的研究。這一類研究資料包括文學類傳記和曆史類傳記兩個方麵。就文學類傳記而言,側重於從文學的角度反映陳獨秀一生的經曆,特點在於涉及的人物眾多、曆史背景寬闊、故事情節濃厚、人物形象鮮活、可讀性較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示陳獨秀思想發展的線索,但存在著無法兼顧對陳獨秀的思想進行深入剖析的缺憾。朱洪所著《陳獨秀風雨人生》即屬此類文學類傳記。就曆史類傳記而言,側重於從史料的角度來展示陳獨秀一生的經曆,既包含著豐富的史料,又糅進了著者在研究基礎上的評論,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賈興權著《陳獨秀傳》便在較為豐富的史料基礎上描繪了陳獨秀波瀾壯闊的一生,該著作以陳獨秀的政治活動為線索,對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期間、創建和領導共產黨期間、大革命失敗後直至其晚年的各項政治活動均作了較為詳細的交代,對研究陳獨秀的政治民主化和文化改造思想有著較高的參考價值。胡明著《正誤交織陳獨秀——思想的詮釋與文化的批判》、朱文華著《陳獨秀評傳——終身的反對派》也屬此列。而朱文華著作的特色在於除了評述陳獨秀的生平活動及其思想外,還提供了陳獨秀的簡明年譜,有助於研究者將陳獨秀的思想置於時代發展的背景中進行考量。在對陳獨秀生平進行研究的著作中,港台學者鄭學稼所著《陳獨秀傳》,也較為全麵地反映了陳獨秀的生活經曆和思想變化。鄭學稼認為:“陳的一生為理想而鬥爭。從反清反袁,領導思想運動,建立共黨,都是為理想而奮鬥。中共成立以後,接受俄國的經濟支援,心知不妙,而無法擺脫,不幸成為俄國的工具。最後他的反抗使他被開除黨籍。到最後一次入獄,獄中使他的思想轉向民主,給我的信中可以證明。”鄭著的觀點,作為一家之言,亦引起了筆者的重視。